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唇上之歌》:勇敢地活在当下,也是一种诗意(1)

2016-05-04 09:08:52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日本电影《唇上之歌》剧照

日本电影《唇上之歌》剧照

李健鸣

在西方发达国家,15岁的青少年绝对是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是所谓的“问题”少年,抽烟、喝酒、谈恋爱,可谓是什么都想尝试,当然也会让不少父母陷入炼狱般的苦痛。可日本电影《唇上之歌》中的15岁一代,看上去却依然中规中矩,身上遗留了不少纯真的痕迹,当然这和故事发生在长崎的一个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小岛有关。

电影一开始,一艘不小的船就把主人公柏木百合带入我们的眼帘。她蜷缩着身子,躺在甲板上一个长凳上,对四周的景色毫不在意,也无视即将到达的故乡———那个小岛,任凭那条船把她带到岸边。柏木回家乡是因为她的老同学松木之请。松木怀孕了,马上就要待产,她请柏木回家代她上音乐课,特别是让她指导学校的合唱团,并希望合唱团能以优异的成绩参加地区的中学合唱团比赛。

整个电影就是围绕合唱团的故事展开,特别是表现了柏木同两个同学七砂和阿哲的互动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人物的改变和成长。

柏木的到来似乎搅乱了不少同学的心,男生是惊叹柏木老师的美丽优雅,而女生又因老师的冷漠而感到困惑。吸引男女生的共同点则是柏木老师的身份,据说她是东京一个乐团的独奏钢琴家,能够屈尊到小岛上来代歌,这已经是一个谜,最令人不解的是当校长把她介绍给全校同学,请求她为大家弹校歌时,她竟然直挺挺站在那里,迈不开走向钢琴的脚步。

合唱团的正常排练在柏木老师的指导下,又开始了。柏木对只有女生组成的合唱团并不满意,在她的要求下,也有男同学加入了这个合唱团。这引来了合唱团召集人七砂同学的不满。七砂对合唱团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喜欢唱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她失去了母亲,父亲又离家出走,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她除了去教堂寻求安慰外,合唱团成了她生命的一个不可取代的亮点。她同柏木老师的矛盾以及矛盾的转化是电影的主线之一。起初,她打心眼里不喜欢柏木老师,觉得她常常摆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对同学毫不关心。但时间一久,她不仅发现老师的建议很不错,也发现老师是一个不撒谎的人,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七砂常常会怀念死去的母亲,她最大的纠结就是如果母亲不生下她,也许就不会跟着极不靠谱的父亲,也许就会更快乐,不会那么早死。她对母亲的愧疚是她生命中最大的阴影。但她内心还有一个无法启齿的愿望,那就是希望父亲能变好,能重新做人。有时她也会收到父亲的来电,她一方面不愿听到他的声音,但另一方面在心底里不愿放弃她的最后希望。一天,父亲回家了,并答应她明天早上和她一起去教堂。可第二天一早,奶奶告诉她,父亲走了,并带走了家中所有的钱时,七砂几乎崩溃。绝望中,她去见柏木老师,把她心里的想法告诉了老师,然后去往学校最高层的露台,正当观者担心她会有什么寻死的举动时,柏木老师走向了钢琴,终于又弹起了曲子,正是优美的音乐把七砂拉回到充满痛苦又充满新的召唤的当下。

让柏木老师回心转意的不仅是七砂,小男生阿哲的遭遇就像一首挥之不去的曲调时不时地拨动着她的心弦。阿哲的哥哥明夫是自闭症患者。阿哲不仅每天要接送哥哥,而且还要照顾哥哥的日常生活。当柏木老师让大家给15年后的自己写封信时,他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了下来。大概意思是:15年以后我还会感恩哥哥,如果哥哥是健康的,爸爸妈妈也许就不会再生我了,所以我感恩他,让我来到世上,我会一直照顾好我哥哥。目睹阿哲艰难生活的柏木老师被这封信深深打动了,也被阿哲充满感恩心理的内心惊吓了。她开始直面自己的遭遇:她的未婚夫因为赶去听她的独奏音乐会被车祸夺走了生命,从此以后她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她甚至无法再弹琴,惟一的安慰就是不断地听未婚夫最后的留言。面对阿哲毕生的选择,她开始领悟到自己内心的脆弱,并决定在孩子们中间开始自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