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美美的女性综艺要欣赏不要消费

2016-10-12 09:01:54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何天平

上一季《偶像来了》首播时,市场反响可以算众声喧哗。原因在于和时下暗流涌动的男色消费主张不同,这档节目重新举起的“女神”视觉大旗,是倒退还是创新,评价不一而足。即便是祭出老牌女神林青霞,也难敌众人对这一反潮流节目样式的争议。但有意思的是,第一季《偶像来了》是行业内不多见的慢热型综艺,不仅节目形态慢,受众市场的升温也慢,之后厚积薄发式的收视表现,竟也促成了去年口碑相当可观的一档非典型现象级综艺。

今年,这档立足于“展现东方女性之美”的节目重回人们视野,从《偶像来了》更名《我们来了》,不变的仍是一场“女神生活体验秀”的内核。相比眼下元素纷繁甚至显得用力过猛的真人秀,《我们来了》承载的东西确实不多,但一个“美”字也能统领起节目的全部意义:女性审美不仅是节目的包装,更是节目意欲输出的文化诉求。

《我们来了》依然是“双后”领衔的嘉宾配置,刘嘉玲和赵雅芝的加盟,一动一静,一热一冷,各具艺能界女性偶像的辨识度。在她们的带领下,八位风格迥异的“女神”汇聚到一起。总体上,除了各异的女性气质美之外,这个豪华配置版女星阵容整体的荧幕形象都十分健康:先不论赵雅芝、刘嘉玲、莫文蔚等在演艺界资质深厚且家庭幸福美满,二度登录节目的谢娜、台湾影视女星陈乔恩、公益形象优质的江一燕、国际名模奚梦瑶、曾经的童星徐娇等,也都有着较为积极正面的偶像素质。这八位女星在节目中的表现虽算不上“平分秋色”,但也基本兼顾到了受众群体多元的审美意趣。

总体上看来,《我们来了》既推崇偶像,又反偶像。一方面,相比各类以明星“洋相百出”来取悦观众的综艺节目,《我们来了》八位“女神”在节目中的举手投足之间都尽显从容优雅,即在一派“歌舞升平”中去完成一场真正意义上不强调“戏剧冲突”的生活体验——“女神”们也会撒个娇破坏规则,蒙眼吃虫也好,来场自由搏击也罢,就算不足以构成环节约定的矛盾,破除“偶像包袱”也不再是一剂万能灵药,“女神”还是“女神”,总是不一样的烟火。从这一层面看来,这档节目的形态虽不紧凑,甚至有些破碎,但内在的情感线索是一以贯之的——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无论对于明星还是素人,或许总有那么一些共通之处吧。

节目在人设部分也意欲打出一张差异化的牌。这张牌面不仅是卡司地位的“悬殊”,更在于“女神”之间的年龄与代际差异已经能构成节目嘉宾群内部的微型“偶像-粉丝”景观。当赵雅芝踏入红毯的那一刻,其他女星纷纷戏仿起《新白娘子传奇》里的经典段落,岁月流逝,曾经看白娘子的少女们已经塑造起这个时代“白娘子”式的代表性荧屏符号,而当年的“白娘子”却仍旧风华绝代。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美”,而对于这档节目来说,光靠一个“美”字就足矣。

节目名称从“偶像”进阶到“我们”,意味着这一季节目会更多凸显“女神”们放下身段、走下神坛的日常状态,烟火气息更为浓郁。节目中“围炉夜谈”的环节,成为增进女星之间彼此了解的重要空间。从初期的略有尴尬,到之后的漫天闲扯;从刘嘉玲的家庭琐事到莫文蔚永远十七岁的初恋……需要承认的是,通过节目形态带出的这种升华情感的套路,斧凿的痕迹确有之,但好在随着节目推进,女星之间的“成长”也令人不难感知,这幅女性视觉图像大体算得上自洽。虽说还谈不上“回归自我”,但不用力、不造作的那一点小确幸,也是一种进步了。

综艺节目作为文化产品的一类重要代表,也在一定层面上观照并回应着某种既存的社会认知,例如对性别权力结构的认识。遗憾的是,至少在目前的真人秀节目中,我们仍能看到显著的落差。“偶像”一词似乎总捆绑着“消费”的内核。但若是对电视综艺领域的偶像消费再做一次性别维度的区分,不难发现,男性综艺和女性综艺在消费性上并非“势均力敌”。力量与智慧总会成为男性综艺的隐性落点,包括《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无一例外地在展现这类典型男性气质的“话语霸权”,即便有“消费鲜肉”,作用到现实情境也多是女性受众对荧屏男性的崇拜。相比之下,女性综艺不仅为数甚少,且在有限的局面中烙印着更为强烈的“被消费”的色彩。如近期较为火热的艺能养成类节目里,女性大多是被“凝视”的,甚至可能是被物化的。尤其在面向“宅男文化”的节目类型中,包括《国民美少女》、《夏日甜心》等,更是把这种别扭的消费色彩推到了一个新的高点。或许有些观众觉得毕竟只是消遣嘛,何必那么当真。但我想,这类节目的野蛮生长总也算不上是好事一件吧?

从这一点看来,《我们来了》有别样的意义。相关数据显示,这档节目在年轻女性观众群里有着不俗的观看黏性,相比在真人秀中广泛运用男性符号的风格取向,完全的女性视觉显然是“罕见”的,而这种独特性似乎也构成了综艺节目另一层面上的意义——节目做得“好看”是一件要紧的事,而“好看”并不等同于全然抽离女性能动性的存在。八位“女神”的平凡与绚烂并行,人情之美与风光之美辉映,“完美”与“瑕疵”交织——这么一档有点慢的节目,被赋予了一定的温度,令女性的荧屏呈现得到某种意义上的平视与回归。这样的女性综艺会是一种“正确”的方向参考,它需要常态而稳定的生长土壤,其生命力可期。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