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人物 > 正文

一代大师终谢幕,清音梅影成绝唱(3)

2016-04-26 03:24:07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优渥的家境给了他享受艺术的条件。梅兰芳从国外访问归来,总会带回大量的西洋音乐,要子女们听。艺术的熏陶中,梅葆玖自幼接触了《茶花女》、《蝴蝶夫人》等经典名曲。这让他也爱上了西洋音乐,日后成了音响发烧友。傅瑾说,梅葆玖“超喜欢玩电子产品,他经常出国演出,去日本回来就大箱小箱。去东京就逛秋叶原。”

在小学同学王志刚的记忆中,梅葆玖能精确到走路时间——他小时候常找梅葆玖玩儿,每次梅葆玖都会精确地计算好从四楼扶梯到大门口的时间,待走到一楼,正好一张唱片播放完毕。遇到喜欢的物件儿,梅葆玖必定是“出手阔绰”。在美国时,见到售价一根两万元的电线,他也毫不犹豫地买下来:“那是一个音箱线,白金抗噪音。”

1951年,梅兰芳举家迁往北京,梅葆玖也进入梅兰芳剧团。剧团当时在全国巡演,已近60岁的梅兰芳艺术上早已炉火纯青,不到20岁的梅葆玖就跟着父亲一起演出,每次在父亲演出时都坐在第一排用胶片的录音机录下来拿回家仔细研究,十几年下来父亲的录音,他攒了一箱子。这一箱珍贵的录音在“文革”中很不容易地幸免于难,被保存下来,“文革”后梅葆玖将这些录音转成卡带,把原件留存起来。

“文革”中,梅葆玖受到牵连转到舞工队做幕后。当时旦角戏不准唱,没有用武之地的梅葆玖在剧团里干起了音效,因为有唱戏的基础,梅葆玖对于演出音响的把握也比别人更专业,知道怎么弄有更好的效果。如今,在他家中还设置了一间专用音响房,设备豪华先进。

老邻居

送礼赠票爱养猫

遍布着四川小吃、兰州牛肉面、桂林米粉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干面胡同,一片低矮的四合院,包裹着梅家故居三层青色的小楼。

一出门看见邻居正在门口支个烤炉烤肉,梅葆玖热情地打招呼:“烤肉呢!”骑车走在路上,碰到有人认出他要求合影,梅葆玖就跳下车、整整衣衫,很随和。随着年龄增长,梅葆玖不得不放弃驾车的乐趣。常有邻居看到,穿着一件老式灰色西服的梅葆玖,骑着一辆黄色女式自行车上街——有时取报纸,有时去洗衣店取衣服。

干面胡同28号与梅葆玖家一墙之隔。老邻居张女士还记得孩子读小学时,有项作业要求取得梅葆玖的签名。孩子敲门拜访,梅葆玖送给了孩子一张自己的签名唱片,并赠言鼓励。

同样居住在28号的安女士,胳膊摔伤了,梅先生得知后来探望。平时,无论过大节还是小节,梅先生总是会叫人给她送些礼物。一有演出,也总会让人给她送票。“长安大剧院演出的门票800元一张,他都提前叫人给我送来。”她说,梅先生平易近人,从未有过一点架子。

负责给梅葆玖说戏的二叔徐元珊1992年去世后,他每年都到二婶家拜年、吃年菜,24年来不曾间断。去年中秋节,刚从法国回来倒时差的他没能去拜节,还特意让徒弟送了果子去。

“师父在生活中是一个乐呵呵的小老头,他从来不会跟徒弟们摆架子。平时去师父家,他都会把小饼干、巧克力等零食拿给我吃。”他的弟子胡桐说,梅葆玖很喜欢小动物,尤其是爱猫。

对此,徐淳也记忆深刻。他有次去梅葆玖家里正吃饭,“六七只猫围着,突然有一只黑色的跳上了饭桌。”他吓了一跳,梅葆玖觉察到后,轻轻摸了一下那只猫,笑着向他介绍“这是小黑。”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