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正文

孔学堂:大型文化综合体 凝聚城市精气神(1)

2016-05-10 10:43:51  多彩贵州网    参与评论()人

贵阳孔学堂

贵阳孔学堂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张玥)1506年,贵州龙场,明朝大儒王守仁(亦称王阳明)被贬谪至此做了驿丞。他在此潜心悟道、讲学收徒,完成了恢宏的哲学体系——心学。从此,宣扬“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目标的儒家,就与贵州、贵阳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光流转,2012年,贵阳花溪河畔、大将山下,一座占地近400亩、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的贵阳孔学堂承接起了王守仁留下的中华文脉。

落成开放的四年多时间里,贵阳孔学堂内治绝学、开讲座、办培训、授礼仪,诗、理、义、乐声声入耳,学者、长者、妇女、儿童纷至沓来。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局面。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基金会、学术委员会相继成立,使孔学堂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综合体。其中,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自2014年11月23日成立以来,不仅以孔学堂品牌为载体,通过产业手段、市场渠道,进行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并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提供文化型互联网产品。

花溪河畔,大将山下,汉唐风格的贵阳孔学堂怀抱于青山碧水之中,形成“山中有殿、殿中有景、景中有人”的格局。

花溪河畔,大将山下,汉唐风格的贵阳孔学堂怀抱于青山碧水之中,形成“山中有殿、殿中有景、景中有人”的格局。

走进贵阳孔学堂,堂训“信、敏、善、毅”映入眼帘,述说着它继承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不懈培育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远之志。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一开始,贵阳孔学堂就提出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不仅要让过去的东西不过时,更要让过去和现在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建成四年多来,贵阳孔学堂把建设精神高地作为目标,按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元素要义和价值取向进行深入挖掘和阐发,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凝聚起城市的精气神,向广大群众传输无尽正能量,让“正心、修身、齐家、诚实”等传统文化精华渐渐深入人心。

贵阳孔学堂积极瞄准和利用最新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孔学堂活动及其影响力。在孔子儒学博物馆内,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用数字互动的展示方式,展示孔子生平、学术历程、学术成果,拓展贵阳孔学堂的传播教化功能。

贵阳孔学堂还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成海量检索、在线互动、超限传播、受众分析的中国第一个国学云计算平台,构建弘扬、传播、教育、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孔学堂”,将孔学堂打造成真正具备全面透彻的感知、泛在网络,智能融合应用以及可持续创新的智慧“生活圈”,为国学爱好者、学习者提供权威、海量、开放的信息服务,只要爱好者输入学习国学需求,国学云将帮助他们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曾撰文《有感于贵阳兴起孔学堂》,对孔学堂利用现代媒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高度评价:这种有别于传统书院的传播方式,带来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传统文化体验方式的变革,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为打造贵州文化新名片和中华文化传承交流的重要窗口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