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思想 > 正文

业内谈"鸡汤体"长书名:看似丝丝入扣却又不着四六(2)

2016-04-01 09:58:19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还有不少网友用“矫情”“烂大街”来形容这类书名。名叫“栗子核”的网友看到书店的推荐台、新书台摆的都是这种书,甚至表示“很痛心”,“让人觉得面向大众的书越来越不走心,太看低读者。害怕一些没有鉴赏能力的读者真的会被带跑偏。”

网友“不忘初心_阿杜”则认为,这样的书名就是无病呻吟,“想想以前的书名都很简短,初看书名好像不知道要说的是什么,但是看完全书,才发现书名取得很恰当。”这位网友认为,而长书名给人的感觉是,出版社以为读者没有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需要直白到要用长书名来解释书中内容。

不少人表示,看到这类名字包装的名家书,肯定不会买,一是怕盗版;二是这类书名包装下的传记,怕是虚假的;三是质疑编写人的才华和眼光。“把大家的书包装成小清新,太作( ō)了,这也是对作者、传主的不尊重。”魏小河说。

专家说

看似丝丝入扣却又不着四六

面对铺天盖地的长书名,业内人士也谈了不同的看法。

“我也注意到了,我们管这种书名叫‘微信鸡汤体’,还不是‘土鸡汤’,应该叫‘浓汤宝体’。”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审“脚印”说,看看自己的朋友圏,有大量这类好似男闺蜜女闺蜜贴心话语、丝丝入扣却又不着四六的标题,“图书起这样的书名无非两个用意:一是满足喜欢鸡汤类读物读者的需要,二是为某些读者的某种情绪状态特别订制。”她说,既然是特制的,当然越贴近越好,有些书名甚至可以当成是内容简介了。

“脚印”清楚,这类书名当然会吸引一些读者,就像再烂的电视剧也有观众一样,读者需要什么就给什么,而不是什么有价值才提供给读者。“这也是现在图书出版的一种生态吧。起长书名思考的角度主要讨他们认为的读者的欢心,也许他们早就有定位的读者了。”“脚印”说。

《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的态度则很明确,“这类书名不可取。”他认为,自古以来书名都讲究简明,通过一个短语或词语来概括、说明庞杂的图书内容,“长久以来,书名弄得很长是很少见的。”

黄安靖解释说,从语言学角度看,一个短语或词语,如果增加词量,就会缩短所指范围,比如教师、老龄教师、老龄数学教师,“书名太长,所指范围就会缩小,就不能概括全书内容,而只是提示,书名的意义就降低了。”他还提到,这种文艺性的句子,往往比较含蓄,作为散文标题比较适合,抒发一下自己内心的情绪,但要大量作为书名,就会造成表意不够明确、不直接。“很多时候还要去猜,这样也会给读者选书造成困惑,一般人可能就不买了。”关于黄安靖的这一说法,亚运村图书大厦工作人员也提供了销售依据,“目前那些长书名的书卖得好的并不多,仅仅集中在张嘉佳等少数几位作家身上,有一本书叫《从你的全世界走过》,想跟风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结果我们这儿一本都没卖出去。”

“无论怎样,编辑的确要为书名费心思,好的书名天生就有经典模样:大气、厚重、贴切、意味深长,通过书名就能流传。”“脚印”提及,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1998年出版那年,这个当时用得较少的成语迅速被媒体关注,用于各种标题。许多读者甚至先喜欢上了这个书名,才决定看这本书.

(责任编辑:石豪 CC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