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10月9日将迎来重阳佳节。
今年的重阳节比去年提前12天,比明年早到19天。同样是重阳节,为什么公历的日期会差这么多天呢?天文专家解释说,重阳节属于中国现行农历中的一个节日。一个农历年比一个回归年的天数少11天左右,3年下来,就少了1个多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季节错乱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采用增加“闰月”的办法,方法是“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
天文专家表示,由于中国历法中有“闰月”这样的巧妙安排,每年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子总是要么提前11天左右,要么推后19天左右。不光重阳节,农历中任何一个固定的日子都会在公历中有类似的摆动。
重阳节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历史,又称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老人节、敬老节。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全国“老年节”。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各个民族都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习俗,世代相承,成为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虽各有千秋,但都闪烁着动人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布依族的“老人房”
在罗平县多依河两岸布依族聚居的每一个村寨的最高地点,都有一幢独特建筑——老人房。相传远古时,布依山寨中有一家母子俩,儿子不孝顺、折磨母亲,一只豺子便吃了逆子后把老母抬到寨子最高的地方放好。这一天正是农历2月第一个属兔日,于是,寨主召集寨民在这里盖起“老人房”,从此年年祭祀。祭“老人房”是布依族最隆重的祭祀节日:祭祀时,由两名德高望重的老人装寨神坐在老人房内,参加祭祀的全寨成年男女,要沐浴、更新衣、杀猪宰鸡祭献,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白族老人坐“花轿”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江尾乡河尾村的白族,从祖辈就流传下来一种习俗: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这一天,为“耆老节”。在这个节日里,凡村里年满70岁的老人,都披红挂彩,穿戴一新,被请进披上红绸装饰讲究的轿子内,然后由村里的青年抬起轿子,敲锣打鼓,全村男女老少都跟随在轿后,游村一周后,再把老人抬到村公所宽敞的大院内。院里已摆好了酒席,凡村里70岁以上已经坐过一次“花轿”的老人,都已事先被邀请入座了。待“花轿”把刚满70岁的老人抬进院内入席后,晚辈们都来向老人们祝福。然后,让所有老人都高高兴兴地痛饮这“耆老节”的喜庆酒。
彝族的“让路词”
在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的彝族村寨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让路词》:“窄处相遇,让路有律;老重我重,应我避让;我轻老重,热心帮忙;老轻我重,亦应我让;学会让道,心地贤良;跟老人抢道,性如豺狼”。受《让路词》的熏陶,彝族村寨都具有尊老敬老的美好风尚。小孩子过生日,给他们煮两个红皮鸡蛋就算了。而老人过生日则要隆重庆祝;父亲或母亲年满60岁这一天,要杀鸡宰羊备办酒席,给老人做“花甲大寿”;亲朋好友们则会带上“寿比南山”的贺联,提上合老人胃口的食物,拿上给老人特意缝制的衣服,来向老人祝贺。有的人家还要请一班唢呐队,吹奏吹奏,或晚上放两部电影来请全寨人看看,以示庆祝。
景颇族的“敬老会”
景颇族每年初秋时节举办隆重的“敬老会”。青年们打响火枪,放爆竹,争着请村寨里的老人到自家竹楼作客接受敬酒。黄昏时分,人们集体跳起“敬老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