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锦花近照。(本人供图)
代表作品:评弹《皇太极》《杜十娘》
问:最大爱好是什么?
答:看演出、看书……喜欢一切跟艺术、跟美有关的东西。
问: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答:发现评弹在今天能被大众喜爱的亮点。
问: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
答:传承丽调,举办丽调专场。同时学习编剧,计划将自己的创作搬上舞台,出版个人专辑。
本报记者钱好
毛领大衣,黑色马靴,就连装琵琶的罩子也是亮漆皮的“潮款”———在上海评弹团的剧场里见到陆锦花时,很难将眼前这个俏丽、爽利的“85后”女孩跟书场上的评弹演员联系起来。但是才调弦三两声,吴侬软语的“梨花落,杏花开”一开腔,古典的韵致瞬间就弥漫开来。
“评弹的节奏很慢,一部长篇每天唱两个小时,要连续15天才能唱完。”
陆锦花告诉记者,评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所有场景描写、多个角色的台词、人物的内心活动,都只靠一两位演员用说噱弹唱细腻地娓娓道来。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从前慢”的评弹似乎带了“过去式”的标签,受众面也日益收缩。作为上海评弹团新生代“丽调”传人,从艺十余年,演出3000多场,陆锦花越来越深地感受到,要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吸引更多当下的听众,必须打开视野,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陆锦花为此做了不少“跨界探索”。2015年,她在北京糖果音乐厅参加“新乐府”戏曲跨界演出时,一曲婉转幽怨的《情探》因为融入大提琴、钢琴从而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时尚的韵味,曾引“燃”全场。而在不久前举办的九门国际爵士音乐节、江南爵士音乐节上,一身旗袍、怀抱琵琶的陆锦花跟爵士乐手们合作了一曲“爵士评弹”,让很多爵士迷也成了评弹的“粉丝”,最近她还在跟崔健乐队的鼓手贝贝合作。
更早些时候,在她的评弹实验专场上,陆锦花还身穿欧式长裙,演出了自己创作的《杰克&露丝》,弹唱电影《泰坦尼克》中没有展开的故事。此外,还有评弹跟阿卡贝拉、跟滑稽戏的结合等等。由她本人租场、自负盈亏的4场“锦上添花·陆锦花评弹实验场”演出,没有一张赠票,场场爆满加座。
对于自己这些年的“折腾”,陆锦花笑称是在“跑码头”———这是以往评弹艺
人的演出传统,要辗转于江浙沪的书场。她如今也在往外面的“码头”跑,跑出流派、甚至剧种的地域局限,寻觅更广大的观众群体,把评弹的圈子越跑越大。陆锦花坦言,在跨界“跑码头”的时候,也遇到过不少困难。由于评弹没有固定曲谱,曾有音乐人想要径自谱曲,还有人提出去掉琵琶,但都被她“强势”拒绝了。她跟合作者耐心讲解评弹艺术的
特点、介绍唱词、设计伴奏的形式,哪一句说噱出来需要鼓点,哪一句唱到情绪高潮需要气氛渲染,都毫不马虎。在陆锦花看来,无论怎样创新,评弹的精髓不能变,新元素应起的是烘托作用,而不能倒过来,让评弹成为一时新鲜的点缀。2016年,陆锦花正在筹备第一张专辑,唱的还是正宗的传统曲目。“创新并非要对传统作出颠覆性改变。评弹有经
典的一面,也可以有更潮、更年轻的一面,这两种侧面都可以很美。”如今,陆锦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新剧目的创作上。她写的短篇作品《石库门·外婆情》《杰克&露丝》连续拿到了最近两届上海市小剧(节)目评选展演的优秀作品奖、新人奖,还获得了2015年“南山杯”全国曲艺新人新作展演一等奖。时下,她正在着手创作一部中篇,希望能引入导演和舞台布置,让评弹艺术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