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曲艺竞技 > 正文

“京剧第一丑”朱世慧年届古稀再演“徐九经”

2016-03-04 09:14:40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 《徐九经升官记》成东方名家名剧月开幕大戏

 《徐九经升官记》是京剧舞台上屈指可数的以“丑角”为男一号的大戏。

1980年,湖北省京剧院改编创作的新编历史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一经上演就引起了全国剧坛的轰动,主演朱世慧也因为在剧中独创了“丑生”艺术而得到“京剧第一丑”的美誉。他在剧中那个歪脖斜嘴高低肩的徐九经形象,从此成为了中国京剧史上的经典形象。

时隔36年,“京剧第一丑”朱世慧已经获得二度梅等中国戏剧的所有最高荣誉,并且担任着湖北京剧院院长一职。3月18日,这位如今已经年届古稀的表演艺术家将再度带着这部成名作来到上海,作为开幕大戏参加今年东方名家名剧月。近日,朱世慧特地来到上海为观众进行讲座,他表示,《徐九经升官记》自1980年问世以来,至今已演出700余场。只是,30多年后,该戏的第一代演员基本退休,陆续换上新人,唯独“徐九经”依然还是朱世慧的版本最好。不过,对于丑角在京剧艺术中的边缘化,朱世慧也十分担忧,他呼吁全国各个院团一定不能忽视丑行的培养。  

风靡30多年成为京剧舞台经典作品

《徐九经升官记》是京剧舞台上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品,也是屈指可数的以“丑角”为男一号的大戏。这部戏当年一炮而红,30年间还出现了豫剧版、昆剧版、越剧版等多个版本。

这部戏当年由中国现代戏曲四大“怪杰”之一的余笑予执导,朱世慧饰演徐九经、李春芳饰演李倩娘。全剧的故事十分诙谐有趣,讲的是皇亲和功臣两大家族为争一女而打官司,朝廷命官一时都纷纷回避,九品知县徐九经临危受命,被找来断案,于是,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故事由此展开。

1981年,《徐九经升官记》第一次进京演出,连演34场,场场爆满,观众达四万多人次。而1982年来上海也曾连演11场。当时全国各大报刊纷纷发表文章60余篇,戏剧界一大批著名专家如吴祖光、阿甲、范钧宏、马少波等也挥毫撰评论文章盛赞此剧。此后该剧先后赴香港、维也纳等地演出,一时火爆无双,被人们称为京剧界难得的“戏宝”。

1982年,根据这部京剧改编的电影《升官记》,更是让这部戏风靡全国。  

期盼能诞生下一个“徐九经”

在京剧舞台上,长期以来都是老生和青衣两大行当双霸天下的格局。《徐九经升官记》开启了丑角为男一号的演剧先河。而为了让这个京剧“丑一号”能在台上立住,朱世慧别具一格,开辟了“丑生”这一京剧艺术的全新行当,兼有小生的儒雅、老生的稳健,除了插科打诨还可有大段的唱腔,足以驾驭整本大戏。

《徐九经升官记》中,经典的唱段比比皆是,但是三十年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百听不厌的当属全剧的核心唱段“当官难”。徐九经在其中一口气唱了三十多句,每一句中都有“官”字。而在一连串的“官”后,将所有感情化为了一句“我劝世人莫做官”,几十年来脍炙人口传唱至今。除了唱腔精彩,徐九经特有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演也是这部戏的最大亮点,其中“抖脸”绝技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

不过,30多年过去,能够像《徐九经升官记》这样成功的丑角大戏却似乎并没有再出现。朱世慧感叹,丑行一直以来被看成是偏行,这些年更是日益被边缘化,几乎没有为这个行当特地创排的大戏。很多院团甚至不重视这个行当演员的培养,有些剧团甚至没有像样的丑行演员。“但是其实,观众是爱看丑行戏的,从徐九经长演不衰就能证明。所以希望各大院团和戏校应该重视起这个行当的培养。”

在这次上海演出的版本里,朱世慧的高徒,曾获CCTV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的青年京剧丑角演员谈元将和他共同出演徐九经。朱世慧同时还透露,今年,湖北省京剧院要举办一个为期15天的徐九经培训班,专门为这出戏做培养和传承工作。届时,全国各个院团都会派出自己的演员前来学习,其中大多数为丑行演员。而朱世慧也表示,他会手把手地教所有的学员,让他们能够尽可能多地掌握这出戏的精髓,“我期盼下一个徐九经能在这个培训班里诞生”。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