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冠图》很“冷”很“著名”
◎涉川
乍一看这个题目似乎是个病句,既然“著名”为什么会“冷”?既然“冷”怎么“著名”?
说起《铁冠图》这个名字,似乎即便在戏曲爱好者当中也不算耳熟能详。如果说起其中的几折,例如《别母乱箭》、《守宫杀监》、《撞钟分宫》、《刺虎》等等,估计会有人说:“哦,原来是这个啊!”
《铁冠图》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清初有一本书叫《铁冠图忠烈全传》,说的是闯王李自成造反,崇祯皇帝覆国的故事。小说开篇有一位铁冠道人叫张子华,被明太祖朱元璋召进宫中问国祚长短。铁冠道人画了三张图,说如果这三件事出现了就亡国了。作者还卖个关子,一开始没说画的是什么。到倒数第三张,李自成都快败出北京了,才说明图上画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无非是有一张画了十八个小孩,被天兵天将你争我夺。“十八子”就是“李”的意思。由于是铁冠道人画的图,所以这个小说就叫《铁冠图》,戏曲是把这个名字直接拿过来用了。
说起这个剧目,其渊源很长。据说在乾隆时期北京曾经有“高腔十三绝”,就是十三位身怀绝技的高腔艺人。其中有一位艺名叫“大头官”,专演帝王戏,他演的“崇祯杀宫”观者无不落泪。后来昆曲《铁冠图》基本维持在十余折的规模,太早的没有什么演出记录,1927年2月,昆曲传习所的“传”字辈学员首次在上海徐园串演全本《铁冠图》,有《探山》、《营哄》、《捉闯》、《借饷》、《对刀》、《步战》、《拜恳》、《别母》、《乱箭》、《撞钟》、《分宫》、《守门》、《杀监》、《刺虎》共十四折。京剧中与《铁冠图》有关的剧目都是从昆曲搬过来的。一代伶王谭鑫培擅演《别母乱箭》,老生宗师余叔岩也是以此剧著名。主角周遇吉回家救火的时候,因为老母殉难,周遇吉心急如焚,恨不得快些到家,可是胯下战马惧火,不住后退,周只好不停地打马向前。据记载余叔岩演到此处既能体现周遇吉的焦急,又能表现出马的畏缩,层次分明,令人赞叹。可惜余生也晚,未能躬逢其盛。
《刺虎》的“虎”不是真老虎,是李自成的义子李过,绰号“一只虎”。有位宫女费贞娥,在闯军攻入紫禁城后,为了保护公主,冒公主的名义被俘。被李自成许配给李过,费宫人假意应允,在洞房花烛之时把李过刺死。这出戏的名字具有一定迷惑性,不熟悉很容易闹笑话。曾经听一位专家谈《刺虎》,说是皇帝在御苑游玩,遇到一只老虎,费宫人挺身而出,救了皇帝。我当时哈哈大笑说:“那不是费贞娥,那是黄三太。”
十数年前,李孟嘉兄和其父世声先生在东城文化馆演过一次《对刀步战》,这个故事是《铁冠图》前部分发生的事,是代州总兵周遇吉与闯王部下李洪基苦战的经过。印象中是二人先对枪、再对刀、再对鞭、再步战。以气度和功架取胜。李氏父子挖掘整理之功大不可没。
梅兰芳先生曾在赴美访问演出时演过此剧,有幸被拍成电影流传。梅先生扮演的费贞娥雍容华贵,端庄典雅。虽然是冒名公主,却与皇家气度天然相似,令人信服。北昆大家韩世昌先生也有《刺虎》影片传世,据说是在吉祥大戏院舞台上录制的,可惜是默片,后来由弟子配唱,在北昆建院五十周年时得以面世。印象最深的是韩先生变脸的表演,面对李过时强颜欢笑、虚与委蛇,背对时则目眦欲裂、刚烈非常,陡然观看时颇觉惊悚。这也许就是老艺术家的功力使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