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 供图/当代传奇剧场
林秀伟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等待戈多》 供图/当代传奇剧场
《等待戈多》:中国戏曲可以对世界文化有贡献
继去年底在北京大学演出《李尔在此》后,吴兴国和他的台湾当代传奇剧场本月中旬将再次来京,演出的还是一部用东方戏曲演绎西方经典的跨文化作品——创作于11年前、改编自荒诞派名作的《等待戈多》。
当代传奇剧场行政总监、《等待戈多》的制作人林秀伟日前接受了北青艺评专访。
找到“破口”把京剧解码
北青艺评:在看到《等待戈多》这样一个东西方文化杂糅的作品之前,观众应该有怎样的期待?
林秀伟:看当代传奇剧场的戏,根本不要想“京不京”、“戏不戏曲”的问题,它就是一出戏。吴兴国嘲笑自己是一个“杂种”。有时候“杂种”挺漂亮,混血也比较聪明。
《等待戈多》2005年推出的时候被骂,戏曲还需要等待戈多吗?戏曲有什么荒诞成分吗?戏曲只有悲喜剧没有荒诞剧。五六年之后,又都变成了好评。
吴兴国认为,戏曲演员原本该是全世界最厉害的演员。他们很小就进戏校,花了那么多精力,学了唱念做打一身本领,结果却很寂寞,没人理解他们的艺术如何精湛优秀。少与观众、当下社会发生互动,久而久之,戏曲演员就成为模仿者,只是模仿大师的传承者,而不是具有开创性的演员。
吴兴国30年来的努力都想证明这件事——将来京剧演员既可以演好传统戏,也可以演舞台剧、音乐剧、歌剧,可以贯穿东西方文化,不是“戏曲演员”,而就是一个“演员”。
吴兴国这些年经常接受国外高等艺术学院的邀请,做工作坊,他发现京剧对很多人来说是很神秘的艺术,外人根本进不来。我有天跟梁家辉和徐克吃饭的时候,梁家辉说,自己在电影《新龙门客栈》里被徐克要求做一个亮相的动作,他就一直“翻白眼”,没有从小在科班里练过是不行的。
很多西方大师喜欢把歌舞伎放进自己的作品,却很难用到京剧,因为京剧的程式化太重了,没有破口与别的艺术交流。我们每一出作品都在找破口,把京剧解码,之后融在另一种系统里,比如环境剧场、贫穷剧场、写实剧场、形体剧场,看看可不可以跟世界的各个主义合起来。后来我们发现其实都可以。
在幕布打开之前观众猜不到怎么演
北青艺评:越来越多的戏曲从业者有意识地将东西方舞台艺术放到一起进行尝试探索,这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动因?
林秀伟:一是物竞天择。一门古老的艺术怎么在当代生存?老东西需要用时代的语言、变换各种面貌跟现代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