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考古 > 正文

彭山石龙引关注:无证据证实其余张献忠沉银有关(2)

2016-03-18 08:40:55  京华时报    参与评论()人

另一处题词写着,“石龙对石虎,金银萃山薮,中华宝藏兴,民族昭千古”,署名为“幼常再题”。

当地村民称,当地流传着“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的童谣。“从我们祖上就开始流传,我们也不知道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位60多岁的村民说。

彭山区委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梁卫东称,在中国,龙一般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但为何宋人会在石龙沟这个山沟里雕刻这样一条精美的石龙,目前尚无考证。

沉银遗址或将全面发掘

石龙石虎向西直线距离约1500米的地方,是府河和南河的汇合处,也就是正史《明史》、地方志《彭山县志》所记载的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地方。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军领袖,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登基成为大西皇帝。但张献忠的大西皇帝没能做多久。1646年,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11月,大西军被清军包围。张献忠匆忙出城迎战,被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

清初《蜀难纪实》记载,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因银两太多,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把银锭放在里面,让其漂流而下,打算在江流狭窄的地段再打捞上来。但后来部队遭到阻击,江船阻塞江道,所以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

此后300年间,“江口沉银”始终不曾被忘记。据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冬,有渔民在江口河中获得一把刀鞘,转报到了总督孙士毅那里,他派人到江口打捞多日,“获银万两并珠宝玉器等物”。

太平天国时期,清咸丰帝让成都将军裕瑞在此处设法打捞挖掘,但一无所获。民国时期,也有川军专门打捞,收获甚微。

2005年,彭山县在江口镇岷江江口河道内施工时,挖出一个有7锭银锭的圆木,经鉴定为明末崇祯时期征收的税银。

2011年,此处江口河道清淤,挖掘机又挖出一些文物,包括一页金封册、一枚印有“西王赏功”的金币,以及一些碎银。

据多家媒体报道,2015年底,来自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等单位的10多名专家聚集在彭山,对沉银遗址、文物进行研讨后出具意见书:通过与历史文献相比较,基本可以确定“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据介绍,国家文物部门对“江口沉银”非常关注,或将于近期对“江口沉银”现场进行全面发掘。

3月14日当地启动对石龙的清淤维护工程后,又有观点将童谣与“江口沉银”联系在一起,认为童谣是“寻银诀”。

昨天,多批当地游客来到石龙清淤维护工程现场,观看石龙。这些游客均称,他们是看了网上关于该石龙与张献忠“江口沉银”有关系的报道后,慕名前来。

不过,赵尚春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石龙雕刻于宋代,“江口沉银”发生于明末,目前并无证据证明石龙石虎与“江口沉银”有关系,流传的童谣也只是说“金银万万五”,并未明确指向张献忠“江口沉银”。

京华时报记者怀若谷

发自四川彭山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