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考古 > 正文

3000年前的“海南人”长啥样 3处遗址填补海南考古多项空白(2)

2016-05-19 09:50:07  海南特区报    参与评论()人

莲子湾遗址 距今5000年左右

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大墩村西南约3.5公里处

出土两系陶器和大量水陆生动物遗骸

莲子湾遗址位于陵水黎安镇大墩村西南约3.5公里处,地处南湾岭和尖岭相夹的沙堤之上。该遗址西南面向大海,东北可望六量岭,东侧有淡水河流经。遗址出土遗物丰富,陶器分夹粗砂褐陶与磨光泥质陶两系。夹粗砂红褐陶胎甚厚,器形多为平底盘形釜;磨光泥质陶胎较薄,器形有折沿罐、卷沿罐、尊、钵、碗等。此外还有大量双肩石器,以及大量水陆生动物遗骸。

评选

经过3轮评选 脱颖而出

说起此次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丘刚有些激动。“经过多轮的筛选从全国几百个项目中评选出来,真的是不容易。”丘刚说,受活动组委会邀请,他到北京全程见证了整个评选过程。“16号下午出结果,中午激动得都没睡好觉。”丘刚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19日,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经过了3轮评选。首轮,评选活动办公室从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个考古项目中遴选出38个项目参加初评,数百个项目中有主动申报参评项目、《中国文物报·文物考古周刊》考古发现投稿项目、国家文物局2015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项目。第二轮为,对38个初评项目进行投票,产生25项进入终评。5月15日、16日,终评在北京举行。

刘业沣作为海南项目的代表在评审会上作了项目汇报并接受评委提问。“海南是第5个接受评审的。”刘业沣介绍,15日上午,他上台对项目作了汇报,并现场接受评委的提问。

16时下午,评选结果揭晓,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入围前十。对于结果,刘业沣表示,他并没有太多意外。“我们的项目很好,相信专家们也是看到了项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所以给我们评上了。”刘业沣说。

意义

证明海南自古以来 并不是蛮荒之地

昨日中午,丘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海南新石器遗址入围十大考古新发现意义重大。首先,填补了海南史前考古的诸多空白,首次建立了“英墩早期文化遗存”→“莲子湾文化遗存”→“桥山文化遗存”的基本年代框架,为构建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编年与谱系提供了关键证据。同时,在桥山遗址发现了海南首座史前墓葬,并出土人骨,将为研究海南先民的体质特征、DNA信息等提供支持。

以前考古成果多出现在河南、陕西,他们代表的是黄色文明。而此次海南新石器遗址的成果代表的则是蓝色文明,尤其是在海南倡导大力发展海洋文化的当下,意义非凡。比如,英墩和莲子湾遗址出土了丰富的贝壳等水陆生动物遗存,为了解当时的自然环境及人类生计方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史前文明没有国界的,这次考古发现证明我们的先人在五六千年前就与周边国家有着广泛的联系。”丘刚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印证着海南与南太平洋诸岛有着或多或少的潜在联系。此次考古发现对南岛语族的研究提供珍贵史料。

作为海南考古研究所所长,丘刚同时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对海南文物考古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遗址的发现证明海南自古以来并不是蛮荒之地,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海南不是无古可考,而且一考惊人。”

走访

遗址现场 已被保护

昨日,记者实地探访了三亚市海棠区江林村距今已6000多年的英墩遗址所在地,该处位于海棠湾沿岸沙堤的南端,东临大海,西濒铁炉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