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收藏 > 正文

明代御窑瓷器:五百年前的小清新(2)

2016-11-21 15:54: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一次色彩革命

步入故宫延禧宫展厅,灯光闪耀之下,缤纷色彩扑面而来。据专家统计,成化朝御窑瓷器所产种类至少有29种,种种瓷器各具色彩,汇聚一堂,只让人觉得成化“御瓷界”异彩纷呈。沿着展线,从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到杂釉彩、素三彩、颜色釉,眼观五色,目不暇接。色彩纷繁,正是成化御窑瓷器的一大特色,有学者称其成就了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次色彩革命。

颜色既多,搭配不当,反而容易过犹不及,用力过猛便如浓妆艳抹,操作不当恰似庸脂俗粉,成化瓷器则绝无此弊。这与成化瓷器的另外两个特色颇有关系:一是用色清淡。以大家熟知的青花为例,若将成化青花与永乐、宣德、嘉靖、万历青花对比,便可知成化青花发色具有明净素雅的特点。青花色泽的差异一般可归结为青料矿石来源不同。永乐、宣德朝用进口自中东的“苏麻离青”,成化、弘治朝则用江西乐平县的平等青,典型的嘉靖至万历时期青花则用江西省上高县的“石子青”。各朝对原料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资源,然而归根结底,御窑瓷器的生产,还是受命于各朝皇帝。皇帝的品位好尚,自然极大地影响了历朝瓷器的审美取向。事实上,成化瓷器用色清淡的特色,是此朝瓷器的一贯风格,并不只见于青花。纵然是色彩略显稠腻的杂釉彩瓷器,相较于其他各朝,也更有清丽娇态。

薄、小、俏

另一个让成化瓷器不染俗尘的特色,则是器骨轻俏。这一特色可分为两方面来看,一是成化御窑精于生产娇小薄俏器物。明万历间,高濂《遵生八笺》有记:“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撇口扁肚把杯、式较宣德妙甚,次若草虫可口子母鸡劝杯、人物莲子酒盏、草虫小盏、青花纸薄酒盏、五彩齐筋小碟、香盒、各制小罐,皆精妙可人。”此段对成窑上品的描述,屡见“小”、“薄”,固可知成窑趣味。对照所见实物,名震一时的斗彩鸡缸杯,一般高不过4厘米;而斗彩“天”字罐,通常高不过10厘米,皆属精巧小器。另一方面,即便是历朝常见的碗盘,相较之下,成化御窑产品也更觉薄俏。展览中不乏沿袭前朝正常尺寸的碗盘,然经成化御窑洗练,如同脱胎换骨,轻巧之态,但若美人香消玉减。

哦,鸡缸杯

鸡缸杯大约算是成化瓷器特色的登峰造极之作,明代晚期以来,在文人著述之中,其地位不断攀升。说起鸡缸杯,内地藏家2014年于香港苏富比以2.8亿元拍得一件之后,曾用它喝茶。实际上,明郭子璋《豫章陶志》有云:“成窑有鸡缸杯,为酒器之最。”可见鸡缸杯当为酒器。实际上,成化官窑器中,酒器很多,综合传世品与出土物,各类不同纹饰的饮酒小杯接近40种,十分丰富。“天”字罐小巧玲珑,状若茶叶罐,但据考证似也应为酒器,做贮酒之用。据《汉书·食货志》:“酒者,天之美禄。”至宋,酒又有“天禄大夫”之称。罐底所做“天”字或正当此解。

鸡缸杯、“天”字罐均为斗彩瓷器精品。成化瓷器中,当以斗彩瓷器声誉最高。何为斗彩?若细看展览便可观察得知,斗彩是一种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方法。釉上釉下色彩隔釉呼应,极具立体感,大约可被视作瓷器肉眼3D的早期尝试。不过,成化时还有一种青花五彩,装饰方法类似,那么和斗彩又有何区别?展览中展示了一件景德镇出土的淡描青花鸡缸杯,揭示了答案。在这件鸡缸杯上,已经用青花完成了整体图案的绘制,图绘骨架已成。但由于第一遍烧成时发生变形,因此未及进行釉上彩绘便遭淘汰。这个例子表明,斗彩瓷器的未施彩的半成品纹饰,是一幅完整淡描青花图案,而“青花五彩”中,釉下青花仅作为局部的一种颜色被使用,并不贯穿于整个图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