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收藏 > 正文

胡适对书籍情有独钟 藏书摆满40个大书架(1)

2016-12-08 10:20:19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肖伊绯

文化名人大多喜好收藏书籍,比如南宋词人周密积累旧书4万卷,建藏书楼为“书种堂”、“志雅堂”、“浩然斋”等。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胡适更是如此,他不收藏字画、碑帖,也不收藏古玩,对书籍却情有独钟。据说胡适的藏书摆满了40个大书架,以线装为主,中文书居多。当时北京琉璃厂有多家古籍书店,店主经常为胡适送货上门,有时候胡适的朋友们也帮他收集一些旧籍。

由于历史原因,胡适的藏书分置于中国大陆与台湾两地,后世研究者与普通读者都难以一窥全貌。不过,随着三年前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台湾胡适纪念馆联合编纂的《胡适藏书目录》出版面世,皇皇四巨册、300万字的载录规模,使胡适的藏书概貌,终于得以两岸“合璧”,终可为世人较为充分的了解了。

但《胡适藏书目录》所载录的,大部分只是以文字描述的书籍基本特征,如出版年代、出版社名称、册数、开本、馆藏编号等,并无直观形象的书籍图像来一一对应展示。这对于有专业藏书癖好,希望深入研究胡适藏书者来说,无疑是有些许遗憾的。毕竟还是只能望书兴叹、空自怀想而已。幸好,前些日子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北大图书馆联合举办了“胡适与北大”文献展,将胡适遗留在大陆的部分藏书精选展出,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胡适藏书目录》有文无图的遗憾,为部分藏书爱好者及专业读者提供了观瞻这些珍贵藏书的难得机缘。

1

《红楼梦》“祖本”亮相

古本小说与“水经注”,曾是胡适的研究重点,也是其藏书的精品所在。此次展览,就以这两部分胡适藏书为重点,加以集中展示。可以看到,除了胡适随身携带至台湾珍藏的“脂批甲戌本”之外,《胡适藏书目录》中列置的“红学”版本悉数登场,“程甲本”与“东观阁本”两大《红楼梦》早期刻本现身展场,大有艳压群书之势。

众所周知,“程甲本”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出来,书名定为《红楼梦》,通称“程甲本”。这是《红楼梦》小说文本脱离抄本体系,独立成为刻本流传之始,“程甲本”就是目前通行的所有《红楼梦》出版物的“祖本”。而“东观阁本”是“程甲本”的早期翻刻本之一,也是流传最早的带批注的翻刻本,在《红楼梦》版本史和传播史上都占有特殊的地位。胡适当年珍藏的这两部《红楼梦》早期刻本,与其珍藏的那一部“脂批甲戌本”一道,为其开创“新红学”奠定了文献基础,其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都非同凡响。

其中,“程甲本”的前护页上有胡适题记,称“《红楼梦》的版本之学可算是我提倡出来的。我先得程乙本,始知尚有程甲本,程甲本很难得,马幼渔先生藏有此本,今年他慨然赠送给我,我欢喜极了,故托北京松筠阁重加装镶,并记于此。胡适。十八、五、廿四、晨四时。”遥想1929年5月24日凌晨4时,胡适伏案在“程甲本”上写下了上述题记,他当时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时年38岁的胡适,彻夜未眠,通宵读“红”的那份激动,敢于自称首倡“红学”的那份自信,都在这一页题记中表露无遗。

胡适题记中提到的松筠阁,也是中国旧书业的“百年老店”。松筠阁创办于清光绪年间,店主刘际唐去世后,松筠阁交其长子刘殿文经营。最初以经营线装古籍图书为主,后因抗战爆发,北平沦陷,古籍生意惨淡。精明的刘殿文另辟蹊径,将松筠阁转为以专营杂志为主的店铺。而胡适将“程甲本”交付松筠阁“重加装镶”之时,应当还在其转型专营杂志之前,这又为中国旧书业的一段历史做了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