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史记 > 正文

看梁启超如何当父亲:九子皆才俊,一门三院士(2)

2016-04-18 09:17:47  法制晚报    参与评论()人

次女思庄初到加拿大留学时,英文有些困难,一次考试在班上得了第十六名,为此极不痛快。梁启超得知后写信鼓励她说:“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后来,思庄经过努力成绩一跃成为班上前几名,升入大学,梁启超高兴之余,特意写信嘱咐:“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因为她本勉强进大学,实际上是提高了一年,功课赶不上,也是应该的。你们弟兄姐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对子女的人生选择  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引导

在梁启超的父爱里,只有子女,没有自己。他对孩子的任何帮扶劝导都是以对方的终身幸福为考虑,在他眼里,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和幸福重要。

他自己从支持维新到赞成革命,从积极从政到潜心治学,一生求索真理,不停改弦更张。虽然,他个人在政治上,或许不算成功,但他的谦逊、敏锐、自省和坦诚,却让他成为了一位“无代沟”的好父亲。对子女的个性选择和发展意愿,梁启超也一直基于平等、尊重的立场,谆谆劝诱,从不让子女以自己的理念判断为圭臬。对每个孩子的特点他也会用心揣摩,因材施教,对他们的前途做出周到的考虑和安排,并且会反复征求孩子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

次女思庄留学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在选择具体专业时,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在学习中,生物学无法引起思庄的兴趣,她十分苦恼,向大哥思成叙说。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思庄遂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生活中最爱给儿女们写信

梁启超的一生留给子女最宝贵的财富,大概就是他给孩子们写的400多封家书。前后共持续15年,少则每年几封,多则几十封,总计百余万字,占他著作总量的十分之一,有的只有寥寥十几字,仅为报平安或交代家事,有的则长达几千字,或纵论时事,或畅谈家事,又或与子女谈心聊天,生活巨细,一一备述。写作时间有的是深夜两三点钟,有的则是清晨起床后,只要稍有时间,梁启超就爱跟孩子们“唠叨”上几句。

这每一封信里,都透露着梁启超浓浓的爱意,其情之真、其爱之切,几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仍能被其强大的磁力一击命中,并被深深吸引。

正如梁启超在家书中反复提到的一点:“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在信中他称呼长女思顺“大宝贝”、“宝贝思顺”,即使当时这位长女已经三十几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最小的梁思礼小名“老Baby”,梁启超常在信中叫他“老白鼻”,还给三女思懿起外号“司马懿”。

而在给次女思庄的信中,梁启超曾这样写道:“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狠,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你姐姐(长女思顺)呢,她老成了不会抢你的,你却要提防你那两位淘气的哥哥,他们会气不忿呢,万一用起社工部那‘剪取吴淞半江水’的手段来却糟了,小乖乖,你赶紧收好吧。”这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父爱啊!

作为父亲的梁启超在孩子们远离身边以后,他几乎每天都在想一件事,那就是赶快抓紧时间见缝插针给孩子们写封信,然后忙里偷空再看几遍孩子们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