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史记 > 正文

大仲马生前建基督山伯爵城堡翻修 曾拥有写作车间(3)

2016-05-13 11:31:4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基督山伯爵》也是来自真实的事件。当时出版商和大仲马签了个合同,要求他写一部8卷本的关于当下巴黎的长篇小说。大仲马想起了早年读过一本《从巴黎警察局路易十四时代至今的档案中摘录的回忆录》,作者雅克·波歇是巴黎警察局的档案管理员,退休后将在职期间摘抄的大量案情笔记加以整理,遂成这部6卷本的巨著。引起大仲马特别兴趣的那段记载,出自该书第5卷中题为《金刚石和复仇》的一章,说的是巴黎一个制鞋工人将要结婚时,被嫉妒他的朋友诬告而入狱七年,出狱后得到一个米兰教士的照顾,并在教士死后获得了一个秘密宝藏,然后他化装回到巴黎复仇,最后自己也被人杀死。大仲马将这个故事改头换面为一个正义的复仇故事,并在主人公身上融入了自己的个性:豪爽、执着、聪慧、善良,爱恨分明。他还借用了马赛港外大海上的伊夫堡监狱,将曾经关押在那里的葡萄牙牧师法利亚长老变身为意大利主教、民族英雄,是主人公在地牢里的启蒙导师和指路明灯……主人公的名字基督山伯爵,则是大仲马当年游历地中海上拿破仑流放地爱尔巴岛时,望见的一块圆锥状、足有二三百公尺高的岩石,这个耸出海面的岩石就是基督山,它见证过拿破仑绝望中的奋斗……至于真实的冤案制造者,大仲马也将他们改头换面为金融、政治、司法界的显贵,从而把基督山伯爵对他们的惩罚升格为受压迫的下层人民对反动统治集团采取的实现社会正义的行动。

大仲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统帅着一个“大仲马写作车间”

2010年,法国上映了一部电影《另一个大仲马》,揭开了尘封多年的往事:高产的大仲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边还有以奥古斯特·马凯为代表的一群写作者,组成了一个“大仲马写作车间”。

大仲马生前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作品数量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作家,连雨果和巴尔扎克加起来也无法与他持平。在他名声日隆的时候,他所遭遇的攻击,除了对他的一半贵族、一半黑奴的血统的恶意诋毁,就是对他雇佣代笔的质疑。

1844年,一个名叫欧仁·德·米尔库的人上书作家协会和各个报社,撕开了“大仲马用代笔”的口水仗。他曾经毛遂自荐要为大仲马效劳,并向大仲马提供一个素材,声称可以做成一件“大买卖”,但大仲马没有采纳。现在他成了一个与大仲马宣战的、坚决反对“写作车间”的勇士。尽管他四处投书,但各报社似乎对此都无动于衷,因为他们都急等着大仲马的连载提升销量,更何况当初大仲马要在自己名字后面加上马凯的名字时,最激烈反对的也是报社、出版社的商人,他们甚至拿出了加一个作者名字就减少一半稿酬的合同。而大仲马本人对此也渐渐觉得理所当然。不过,在合同里,大仲马总要答应让不具名的合作者多分一点稿酬。

事实上,在那个时代,作家有不具名的合作者并不稀奇,巴尔扎克、司汤达都不例外。但是大仲马太高产了,12月29日,作家协会委员会就此开会进行辩论。大仲马理直气壮地宣称:“我拥有合作者,就好像拿破仑拥有部将——无论拿破仑的部将在哪里作战,输赢都总是记在拿破仑名下!”并且他公布了合作最多的马凯的名字。但米尔库的攻击不断升级,于1845年2月初抛出了小册子《小说工厂,亚历山大·仲马公司》。他对大仲马的“揭发”迅速演变成疯狂的谩骂:“扒开仲马先生的作品,你会发现一个野人,……他吃饭时从炊灰里掏出滚烫的土豆,不剥皮就吞下肚去!……他沽名钓誉,雇用出卖知识的变节者和任人收买的翻译匠,这些人自甘堕落,像一群黑奴,在一个杂种的皮鞭下劳动!”米尔库还肆无忌惮地攻击大仲马的私生活,甚至嘲弄大仲马的妻子伊达·费里埃。大仲马向法院提出控诉,米尔库被判处15天监禁。讽刺的是,出狱后的米尔库倒真的搞起了文学工厂,因为对合作者过于苛酷而遭揭发,彻底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