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外孙眼中的丰子恺:他喜欢听批评意见,会“偷听”(1)

2016-11-16 09:51:15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张 鹏

他的画极家常,造景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至。他的画有诗意,有谐趣,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他的一幅幅漫画,就如一首首小诗。

这些评价语出朱自清、朱光潜,能当得起文学大师、美学大师如此评价赞美的人,惟有丰子恺。他被称为“平民艺术家”。他的漫画雅俗共赏,从文人雅士到市井平民、士兵,无不喜爱,可谓“名满天下,妇孺皆知”。

日前,笔者在朴道草堂书店举办的“半步集”读书分享会上,聆听丰子恺的长外孙、物理学家、中科院研究员宋菲君先生聊起外公丰子恺的轶闻趣事,包括很多不为人知的家庭琐事,于漫画背后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位率真、可爱、悲天悯人又充满赤子之心的老先生。

1

随身带自制速写本捕捉画面

丰子恺早年师从一代宗师李叔同,后来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的画,辨识度极高,只寥寥几笔,神态意趣便跃然纸上。《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丰子恺正式发表的第一幅作品,几个茶杯,一卷帘笼,诗意尽在不言中。“虽然是疏朗的几道笔痕,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著名学者郑振铎看后这样感慨。

宋菲君说,围绕着外公的这幅画,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有人指出,画中的月亮方向画反了,大家认为画家并非科学家,并未苛责。后来,天文台的专家看了之后,指出画中描绘的是后半夜的新月,并没有错,朋友小聚,尽兴聊到深夜两三点钟,应正是此景。”宋菲君表示,外公对生活观察很仔细,作画力求准确严谨,所以,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宋菲君的母亲还给孩子们讲过丰子恺平日作画的趣事。他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家里挑水的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系着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丰子恺听了恍然大悟,感慨:“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丰子恺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着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掌握航船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丰子恺便根据观察画出了这幅背纤图。

自从画羊得到启发后,丰子恺十分重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为了记下观察所得,他随身带一本自制的速写本,简陋而实用,旁边可以插一枝铅笔,藏一小块橡皮。利用这个速写本,他把捕捉到的可以入画的每一个镜头都画下来。当然这只是轮廓神态,回来后还要加工。如果画的是人,还不能让他们知道,否则他们的神态态度马上就变得不自然了。这种“偷画”常常给他带来麻烦,使他遭到怀疑和白眼,所以有时他只好把印象记在心里,回家之后再凭借记忆画出来。

家中的大人小孩都知道,丰子恺对自己的速写本视若珍宝,从不离身,有一次家中李妈不当心,把他的衣服带本子都浸到洗衣盆里,正要去洗,他发现速写本不见了,十分着急,立刻发动全家去找。李妈寻到了,忙喊:“小书在这里!”从此“小书”成了速写本的代名词,大家对它也就更当心了。丰子恺的这个习惯一直保存到晚年,一抽屉都是他的速写本,可惜经过十年动乱大多荡然无存,唯一留下的一本珍贵的“小书”珍藏在宋菲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