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品牌:现代出版社 书名:国民党人物春秋 作者:《环球人物》杂志社 上市时间:2016.9 上架建议:政治人物传记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与溥仪的恩怨情仇
1935年3月18日,汪精卫出现在《时代》封面上。
这一年,汪精卫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年届52岁,已是暮年。《时代》封面选用了汪精卫近期的一幅肖像素描,脸上虽透出干练,但神情略显疲惫。曾以风度翩翩而著称的汪精卫,传奇的丰采不复存在。
载沣
汪精卫与1934年成为《时代》封面人物的溥仪有一种特殊联系。1910年,参加孙中山同盟会的汪精卫来到北京,图谋刺杀溥仪的父亲、清王朝摄政王载沣,以表现革命者勇气,唤醒民众。当年,27岁的汪精卫英姿勃发,虽然因暗杀失利而身陷大狱,却因此天下闻名。“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汪精卫在狱中的这一曲引吭高歌,其浩然正气令很多人为之钦佩,为之仰望。这一年是宣统二年,皇帝溥仪刚刚4岁,不知是否有人在他面前提到过“汪精卫”或“汪兆铭”(编者注:汪精卫的本名)。然而,1940年,在日本的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宣布成立另一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自任政府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行政院院长,拥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军队、外交等,一方面与移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及老对手蒋介石分庭抗礼,另一方面与东北的“大满洲帝国”遥相呼应。之后,汪精卫甚至还亲自到长春访问,在日本军队的刀光剑影中与溥仪握手言欢。
被暗杀的暗杀者
当《时代》选择汪精卫为封面人物时,注意到了他对日态度的前后变化:
正是这位汪先生在1932年说过:“哪怕日本可能派来100万军队,他们也会发现不可能征服中国……中日之间没有也不可能有直接谈判!”而现在却是他本人来与日本使节直接谈判,他在1935年说的话则是:“我们将尽量与日本一起缓和远东的经济紧张局面。”(《时代》,1935年3月18日)
《时代》说得不错。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被迫下野,汪精卫主政,他一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以积极主张抗战而著称。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浴血奋战的十九路军,即是亲汪精卫的粤系部队主力。
蒋介石
然而,在遭遇一次次抵抗失败和主政挫折之后,曾经主张积极抗战的汪精卫,完全改变了立场,成了坚决的“主和派”代表人物。在日本一步步咄咄逼人的挤压下,他的“鲸须”完全弯曲了,似乎再也无法舒展开来施以还击。主和——这可能是汪精卫与蒋介石当时在外交上采取的比较一致的立场,但他先后态度的明显转变,他所处的在第一线负责外交的位置,使他更容易招致国民党内主战派和情绪激昂的中国民众的抨击与讨伐。当1935年来临时,主和的汪精卫似乎看到了实现与日本休战的希望。刚刚过去的1934年,虽然日本的挑衅依然不断,但没有发生大的战事,日本侵略的脚步也一下子停了下来。显然,汪精卫试图在1935年以向日本妥协、谈和来创造新的历史。于是,在《时代》于3月18日选择汪精卫作为封面人物时,中日关系如何进展,成为最重要的新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