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文学 > 正文

新世纪15年,文学大时段的“小时代”(1)

2016-01-04 08:45:46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白烨

不知不觉中,新世纪文学就走过了整整15个年头。15年,不只是时间的延续,年头的累积,新世纪以来,文学在体积的变量,关系的变动,形态的变化,结构的变异等方面,日新月异,又前所未有。可以说,以前存有的各种元素、现象与问题依然都在,但又添加了新的现象,形成了新的形态,提出了新的问题,隐含了新的变数。

因此,如何认识新的文学现象,把握新的文学现实,就成为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最为重要也最为严峻的时代课题。

毋庸讳言,新世纪文学不断地延展与持续性放大之中,已非单一、单纯的文学领域里的自给自足的现象,它必然又自然地连缀着社会风云、经济风潮与文化时尚,正在成长或变异为一种混合形态的新型文学,其基本特点,尤以“丰繁性”、“混血性”、“新异性”与“外向性”,显得更为突出,也特别值得探究。

丰繁性。新世纪文学与过去文学的一个最大不同,是文学无处不有处处有,无时不在时时在,既在多角度、多层次地“漫延”,又在全方位、全系统地“泛化”。这种“漫延”与“泛化”,即由过去的基本上以体制内作家为主的严肃文学或传统型文学,分化为严肃文学、大众文学和网络文学的三足鼎立新格局,也包括不同板块领域里的内部分野与分化,使得文学比过去占据的地域更为广阔,活动的空间更显博大。

当下的文学创作,总体来看是活跃而丰繁的,即以文坛内外最为关注的长篇小说来看,现在每年的长篇小说总产量都在4000多部以上。在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近两年的许多长篇小说,都表现出直面新的现实,讲述新的生活故事的审美取向。在受众极为广泛的网络文学领域,类型化的长篇小说,从题材到主题,广泛涉及历史与现实的方方面面;写实的和虚构的,都有现实性与想象力的各自支点。跟过去相比,现在的文学,领域扩大了,观念多元了,写法多样了,作品丰富了,不同代际的读者和不同趣味的需求,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作者和作品。文学在写与读、供与需上,达到的多样而深层的互动,是前所未有的。

混血性。新世纪文学更为深刻的变异,还在于它越来越具有混合性、混杂性与混血性。文学已不再是只在文学内部“小圈子”里打转转的自我循环,而越来越成为一个凝聚着新力量,混合着新关系,含带着新元素的文学大域场。比如,在文学生产上,日益呈现出多机制与多成分的交织性,创作的组织,写作的主导,作品的运作,由传统的作协体制、期刊和出版社机制,变成事业与企业、国企与民营、纸媒与网络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多个链条齐头并举的多元状态;在文学关系上,介入文学的元素增多了,影响文学的关系复杂了。过去影响文学的,主要是社会文化氛围,现实政治环境,现在不断加入进来的,既有市场与资本,又有传媒与信息,还有网络与科技,这些元素的介入与强化,使得文学的场域格外混杂,文学的关系更为复杂,影响文学的元素与因素、动能与动力,也更加的多维与多向;在作家群体与作品构成上,因为新代际的崛起,类型化的分蘖,成分更为丰富,样态更为繁杂。严肃与通俗,传统与类型,纸质与电子,线上与线下,各自为战,又相互渗透,总体形态更为丰繁多样。在文学的传播、阅读与接受上,因文学读者的年轻化,审美趣味的分化,娱乐需求的强化,在文学类型多样化的同时,文学的阅读也将进而走向分层与分众,多面与多边。经典阅读与轻松阅读,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静态阅读与移动阅读,将在分化中并立,在共存中互动,并带来趣味上的抵牾与观念上的冲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