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文学 > 正文

《金瓶梅》作者是孔天胤?化名“兰陵笑笑生”(3)

2016-04-25 09:20:47  山西晚报    参与评论()人

小说里的守备府、提刑司、清河左右卫是军事要塞汾州特有的机构,一般县城是没有这些机构的。小说第79回故意安排汾州医生出场:“乃是山西汾州人氏,姓刘号桔斋,年半百”。这是作者的点睛之笔,“刘桔斋”是积善之家有余庆的意思,西门庆的病起源于积恶,恶贯满盈当然无药可救了。“刘桔斋”可以说是作者用来比喻自己的,也是暗示小说是在倡导积善新风,避免西门庆的积恶。

4 人物说

水秀才等小人物接近孔天胤及其现实中的人物原型

《金瓶梅》小说中多处出现插叙人物,这样看好像是很多余的,可恰恰是兰陵笑笑生特意安排的托儿。

吕世宏说,小说中的“水秀才”也是作者自喻。《应伯爵举荐水秀才》一节有:“水秀才”是清河本州人,曾经考过第二名,人品堪比孔孟,先有的田房,都被那些大户人家买去了,须发斑白的水秀才的两个孩子又出痘死了,如今止存他一口。”水秀才还作了千古奇文《别头巾诗》和《祭头巾文》,用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水秀才与现实中的孔天胤很接近。孔天胤考过榜眼(第二名),因为小错误被权臣陆柄陷害,辞职回乡,家产被权臣查处夺走了。孔天胤有一子早早不在了,孙儿也都过早死去,所以孔天胤退休后成了孤寡老人。孔天胤在科场三十年,尽管早年考取进士,多作督学之类的学官,但由于难以融入嘉靖统治下的社会,《别头巾诗》正好反映了孔天胤此时的状况。

在《金瓶梅》小说中,温必古是西门庆家的秘书。嘉靖年间得势的文学流派是“后七子”,领班人物是王世贞,他提倡“诗必盛唐文必秦汉”。温必古(文必古)的出场,来自官僚“倪桂岩”的举荐,倪桂岩是王世贞的好友。小说借骂“文必古”批评后七子不关心国家未来,只注重脱离现实的空洞文字。“后七子”之一谢榛,被王世贞从七子社除名后,来汾阳拜见孔天胤。孔天胤长期被王世贞排斥在文友之外,其反对王世贞的文学主张显而易见。

小说《王杏庵义恤贫儿》一节写道:“清河县城内有一老者王宣,年六十余岁,家道殷实,为人心慈。所生二子,皆当家成立”。小说对王宣的介绍,把笔墨更多地放在了两个儿子的介绍上。吕世宏查阅《汾阳县志》认定“王杏庵”原型为汾州人王瑄。县志记载,王瑄,孙子王纬、王缉二人都考取了进士,对应小说中的王乾、王震。读《金瓶梅》很容易发现,小说王宣与现实中的王瑄相同之处包括:世袭千户、两个儿子名字也都是两个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小说借王宣父子,歌颂王瑄,王缉、王纬父子。两株杏树就是两个儿子的象征,汾州有杏花村,暗指籍贯。牧马所,汾州在宋代有牧师城,是专为朝廷养马的,小说在这里也是暗示王宣籍贯在汾州。王缉与孔天胤是儿女亲家,孔天胤被陆柄陷害,一个人可怜兮兮地回到老家,王缉给了他很多帮助,作者在这里赞美王宣为清河县第一善人,也是明确赞美王瑄一家三代。《金瓶梅》中的儒学代表是卜志道,吕世宏发现这是指代明初汾州知州茆志道,茆志道是大明汾州学校的创始人,孔天胤将他与卜子夏(孔子大弟子,汾阳有子夏山、子夏庙)联系起来,改名卜志道。《金瓶梅》小说中实名出现的明代人共十三位,都是孔天胤的熟人,这是孔天胤有意留下来的伏笔。

西门庆的家丁为什么都姓来?吕世宏说,汾州知州来贺尽心竭力巴结汾州庆成王。嘉靖三十四年,孔天胤得罪权臣严嵩,被打回原籍。来贺暗中诋毁孔天胤,他的势利给孔天胤留下深刻印象。孔天胤在构思写作西门庆家丁的时候,自然想到了来贺,于是西门庆的家丁都姓了来,来旺、来爵、来兴、来昭、来安等,当然就是没有来贺啊,也算是一种避讳吧。

庆成王是孔天胤的外祖父,孔天胤从小出入庆成王府,对外祖父的行为及其家事十分熟悉,他对国家的担忧由此而生。无独有偶,第三代宁化王就是因为杀死情妇之夫而被贬为平民的,与西门庆的故事雷同。吕世宏认为,西门庆应该是糅合明武宗、汾州庆成王等现实人物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象。

百年来,孔天胤没有进入金学家们的视野。汾阳学者吕世宏“近水楼台先得月”,潜心研究多年,严谨推出《金瓶梅》作者是孔天胤这一结论,成为我省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