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讯 > 正文

“三本书完成‘周立波孙女’的使命”(1)

2016-04-19 09:08:40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周立波孙女周仰之著《斯人已远》勾勒周立波家族

《斯人已远》(上)讲述了将消逝于历史烟尘中的时代故事,勾勒了周立波与姚芷青(下图)、周扬、林家兄弟、姚家姐妹等家族亲友的人生侧影。

4月14日,旅美华人作家周仰之携纪实作品《斯人已远》到上海,与读者们重返“1930年代至1970年代的国民生活”。周仰之另一个身份标签是“著名作家周立波孙女”,《斯人已远》讲述了将消逝于历史烟尘中的时代故事,勾勒了周立波夫妇、周扬、林家兄弟、姚家姐妹等家族亲友的人生侧影。

继《我的祖父周立波》与《梦思故国静听箫》两部记录周立波的传记后,《斯人已远》是周仰之书写过去百年历史的第三部作品。

“我人到中年才拿起笔开始写作,而开始的源头则是朋友多次提及,让我将祖父的事情讲述出来”,周仰之移居美国二十余年,身边的友人们对著有《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的周立波充满了好奇,“祖父是个很有趣的人,回忆起他的故事总是那么生动而令我心生怀念,那就开始写吧。可是越写越不好‘玩’了,因为他们身后的历史太沉重。”

1973年,周立波从监狱获释后进入五七干校,当时年仅13岁的周仰之被父母送到周立波身边以陪伴老人,一老一小独处数月。“因为是被隔离的状态,非常孤独,只有我和祖父两人可以说话。但是在那个情况下,祖父也没有表示出抱怨,他的内心很丰富,看到路人、一棵树就会让我猜猜背后有什么故事。和他在一起真是一点也不无聊,有时候干校放一场电影,我们两人早早去了,就能一直天南海北地谈话,他也不嫌我年纪小。”

周仰之早年学习理工科,赴美后在硅谷科技企业工作,完全没想到后来会走上与祖父一样的写作道路。“祖父还在世的时候,并没有与我交流过文学创作的内容。但是他对文字的认真,确实影响到了我,我也因此对手中的这支笔十分慎重。《暴风骤雨》他写了6年,《山乡巨变》写了3年。”周仰之告诉早报记者,相比之下她觉得如今许多人对文学、文字的态度太随便了。

“我并不是把这些历史人物当做英雄来写,他们就是普通的人,裹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理想,但也有无奈、矛盾和冲突”,在周仰之的这三本书中,能看到他们的不凡,也能看到他们备受争议的事迹。

“那时候的她(周立波发妻姚芷青)应该不懂‘悔叫夫婿觅封侯’的道理,冥冥中似也觉得眷顾她的命运之神开始离开她了……大码头那只被周绍仪(周立波原名)赶上的命运之船,把他们夫妇二人渐渐地带往了不同的方向。”无人知晓为何周立波抛下了发妻幼子在他乡另组家庭,在《斯人已远》中,周仰之将笔墨宕开,将包括祖母姚芷青在内的四代女性坎坷而又不屈的人生跃然纸上。

周仰之回忆:“说起来我和祖母的关系更亲密,虽然很多地方和祖父更相似。”一生曲折,姚芷青晚年对很多事情看得很开,包括对生死。“她很早就为自己准备了一套高级面料做成的白色衣裤,没有经过漂染的本白。好几次她说‘我去的时候就帮我穿上这身衣服走吧,我一辈子没有做过对不起人的事,当得起这身白衣服’,每次说的时候都平平淡淡没有任何伤感和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