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解毒”被妖魔化的西太后(2)

2016-02-04 14:51:23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尽管加藤氏肯定了慈禧洋务运动和晚清新政的成绩,但也没有对慈禧残忍杀害珍妃、生活奢侈浪费的事实加以讳饰。他指出慈禧的野心只是“享受最高品质的生活”,所谓权势对她来说就是在奢华的家具和日用品包围中生活,享受美食及旅行,每次生日都作为国母得到庆祝。“在还没有奥林匹克和世界博览会的时代,皇帝和皇太后的大寿是向国内外展示国力的国家级庆典。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在建国四十周年、五十周年这种逢十周年纪念时就举行一次国家的祝贺活动,向国内外展示经济发展的成果。相应的,清朝庆祝的不是建国纪念日,而是国家元首的生日。”加藤氏认为,慈禧的奢侈并非她一个人的私利私欲。往坏里说,是举国的“寄生虫结构”;往好里说,是“收入再分配”。“只要不让这一利益循环停止,王朝的命脉就能保住。”奢侈拉动消费,贪污有利于经济发展云云。

“解毒”被妖魔化的西太后

加藤氏通过西太后身上来考察中国,眼光也非常毒辣。当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后,一年零四个月前,打扮成百姓模样逃亡的西太后,意气风发地“凯旋”,回到北京。她到底战胜了谁呢?加藤氏认为:“抱有这个疑问的,只有不了解中国政治常态的不通人情世故的外国人。她不是因为胜利了才回来的,而是因为(能够)回来,所以胜利了。”加藤氏认为,西太后的统治是现代中国的小型试验场。慈禧纵容的义和团运动表现出的大众能量此后在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中再次表现出来,红灯照中的少女战士和样板戏《红灯记》中的少女李铁梅,以及文革中的女红卫兵有相似之处。存在于洋务运动根底的中体西用精神,在现今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再次出现。中国社会的精神土壤,与清末相比并没有变化。在西太后的最后十年所提出的问题,在今天中国社会依然可以发现其影子,也足见“走出帝制”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责任编辑:石豪 CC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