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女权教母波伏瓦的爱情契约

2016-02-29 15:16:17  东方航空报    参与评论()人

女权教母波伏瓦的爱情契约

女权教母波伏瓦

众所周知,一代女权教母波伏瓦与哲学大师萨特的传奇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传为经典。这个作为终身伴侣关系的男人,曾在精神上主导了波伏瓦的一生。然而对于她的感情经历来讲,则是扑朔迷离、错综复杂,比起普通人的爱情,波伏瓦的恋爱对象其实很难界定,她的世界里对于情感的意志有着自己恋爱的原则与方式。斯人已去,名声尚存,而且她又是女权主义的直接捍卫者,其情感经历自然为人瞩目、争议不断。

波伏瓦成长的阶段,正好是全世界文化运动最为鼎盛的时期。思想开化、卓然不群的波伏瓦在自由的思想潮流下,对自己的感情世界也有着特殊的理解。关于她和萨特的契约伴侣关系,可以看作是她的爱情模式里的一种推崇的理想恋爱观,这不仅改写了传统婚姻制度下的现实宿命,更重要的是造就了一代传奇的爱情故事。在多元化的自由契约下,她与萨特在生活上互不干涉,经济上各自独立,恋爱上呈现开放自由的精神意志,正是这种特独的爱情宣言,才使她脱离了凡夫俗子普通恋爱的现实烙印,在她的心路历程中,她打破了婚姻制度下特定的模式,从而造就了她空前绝后的爱情神话。

除了萨特之外,波伏瓦的恋爱史成为更多人趋之如骛的谈资对象。伊雷娜·弗兰著的《恋爱中的波伏瓦》这本书就是讲述了她的一段刻骨难忘的恋爱经历。而这个人不是萨特,是美国作家纳尔逊·艾格林。《恋爱中的波伏瓦》基本上还原了波伏瓦的生活。所以这里就有一个疑问,波伏瓦是爱萨特,还是更爱纳尔逊·艾格林呢?我想这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也许真爱不独属一个人,不然死后与萨特合葬,波伏瓦仍还戴着纳尔逊·艾格林送给她的戒指。

波伏瓦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是有一套恋爱策略的,他既不全身投入在信仰的理想爱情中,又想拥有一个女人浪漫的感性恋爱,所以她在维持这种尺度方面有着高度的自律意识。她曾写过一段话印象深刻:“我们不发誓永远忠诚,但我们的确同意延迟任何分手的可能性,直到我们相识三四十年的永远的年代。”实际上,波伏瓦却把这种可能性一直带到坟墓里去,可见她在精神上与情感上有着多么强大的契约精神,对作家纳尔逊·艾格林来讲,其实波伏瓦在内心里是认可这段感情的,但是她又有自己的恋爱原则,所以她没有与纳尔逊·艾格林步入恋爱的最后一步,其实他们在思想上、志向上是并不一致的,纳尔逊·艾格林是想结婚的,有稳定家庭、事业与子女,所以在原则分歧上,他们两个人是背向发展的,所以纳尔逊·艾格林后来又与前妻复婚、离婚诸多波折,但是萨特则不同,他与波伏瓦在骨子里、思想上都是讨厌婚姻束缚的。但是波伏瓦如若站在一个普通女人角度来看,其实纳尔逊·艾格林是她心存浪漫的对象。

对于本书的作者伊雷娜·弗兰(Irène Frain),其实之所以关注波伏瓦与纳尔逊·艾格林之间的关系,不是出于畅销猎奇的心态,而是因为这段恋爱经历真正的促成了伟大作品《第二性》诞生,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她的这段恋爱经历将具有特殊的意义。故事的起始其实是这样的,1947年,波伏瓦造访美国,而这一段时间又是她与萨特处在感情危机的时期,因萨特的情人多洛雷斯的介入,使波伏瓦心生嫉妒与醋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遇到了芝加哥作家纳尔逊·艾格林,他的英俊壮实给波伏瓦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两人一见倾心,坠入爱河。

波伏瓦也许是出于一个女人的本性使然,她在纳尔逊·艾格林更像是一个女孩子,而不是高大的公知形象。对一个女人来讲,爱情其实拥有各种形式的,且是不满足的,有时对精神式的爱情钦慕、有时又对平凡的世俗之欢心生向往,我想这才是一个鲜活的波伏瓦形象,很多人只看到偶像人物的伟大爱情,其实忽视了一个有着女孩内心的恋爱小史,所以,这部作品真正构成了波伏瓦迷人而又真实的恋爱图像。

从这本书里能看到波伏瓦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与她一向高大的公知形象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在女权主义者这么严肃的称谓面前,她更多是一个真真实实的女人。她与纳尔逊·艾格林度过了一段非常缠绵、浪漫的时光,在一个阳光的二居室里做爱,在芝加哥酒吧里烂醉,在街头巷尾的谈天说地,可以说在与萨特僵持的这段时间,波伏瓦体会到了不受身份、形象影响的独属爱情,其实,纳尔逊·艾格林从心底里是完全接受波伏瓦,之所以有之后的不欢而散,最大的原因就是她对婚姻的抵触,对于一直想有稳定关系的纳尔逊·艾格林来讲无疑是痛苦的,这种不清不楚、遥遥无期的感情关系终究是一场无疾而终的烟火,这既是浓烈的爱情,也是无望的爱情。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遗憾之处,我想就是对波伏瓦的形象表达的太单一、不够立体,这可能跟作者的出发点不同有很大的关系。作者是在刻意避开波伏瓦作为学术成就、公知形象来进行背景创作的,这既是历史,又是小说,伊雷娜·弗兰揭开了波伏瓦鲜为人知的爱情,唯一觉得的遗憾的是波伏瓦为了高大的学术追求与精神契约最后还是放弃了这段感情,我想这成为了波伏瓦一生最大的遗憾,不然她也不会戴着纳尔逊·艾格林送她的戒指直到死去。

波伏瓦的爱情契约意识其实是非常强烈的,不光是因为她与萨特协定的终身不结婚的契约,更重要是她在心底里也是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精神契约,正是因为这样的恋爱准蝇,才成就了波伏瓦传奇的一生,她所捍卫的女权意识、爱情观都表现出了她高度自治的契约精神。从这一点上来看,波伏瓦的爱情注定将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时代佳话。(石皓)

(《恋爱中的波伏瓦》,伊雷娜·弗兰著,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6月1日出版)

(责任编辑:石豪 CC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