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沙龙 > 预告 > 正文

【沙龙预告】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2016-03-31 21:24:42  刘畅 文 杨红军 摄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1序言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残垣……”

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已经“惊梦”了近四百年的时光,虽然舞榭歌台早已被雨打风吹去,昔日初试啼声的伶人乐官也已芳魂难觅,但这首惊艳绝世的唱段,却最终还是作为昆曲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跨越了无数的时空,在人们记忆中长存。

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从千百年来,戏曲这项既可阳春白雪、登堂入室,又可下里巴人、和光同尘的艺术形式,一直伴随着祖先成长,并最终以“声音”的形式,陪伴在我们左右。

归根到底,戏曲流派终究是一门“人去艺亡”的艺术,岁月变迁,时移世易,多少剧种因为各种原因烟消云散,幸而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戏曲爱好者能够凭借技术手段,将这些“人间难得几回闻”的仙音神曲记录在册,供后世瞻仰。 

第10期中华网“世界观”文化沙龙恰巧就是在一座记录声音的博物馆——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中举行。  

【沙龙预告】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博物馆陈设

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以下称“声音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戏曲声音博物馆,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馆内集中展出了珍贵的戏曲文物、资料、图片、音像以及濒临失传的传统唱腔、剧本、乐器、曲谱、服装道具、音像资料、脸谱等,除了具有传统博物馆的文物展出功能外,馆内还有现代化的视听设备,游客可以自由点播河南戏曲的珍贵音像资料。同时,该馆还设置了设备先进的录制间,将定期邀请老艺人、戏曲名家、作曲家、理论家以演出、教唱、讲座的形式以戏会友。

【沙龙预告】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沙龙预告】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3月31日,为了筹备明天即将举办的“‘曲艺圣地’马街书场,千年民俗永不落幕”——第10期中华网“世界观”文化沙龙活动,中华网文化沙龙团队来到博物馆,布场筹备之后,参观了这座特别的博物馆,并对博物馆创办人、馆长、本期沙龙特约主持人连晓东先生进行了专访。 


 

2初衷:寻访日渐稀少的“绝唱”

初衷:寻访日渐稀少的“绝唱”

连晓东老师提到,博物馆开办的缘起始于2007年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档让听众推荐心目中的优美唱段的晚间节目。在聊到听众童年时期最触动人心的唱段时,一位洛阳的老人提到了“吃饭真不同(洛阳知名酒店),看戏马元凤”的说法,指名道姓点播豫剧名家马元凤的唱段。因为年代久远,资料不齐,只能向民间寻求帮助,后来还是一名热心戏迷提供了唱片。当留声机开始转动,连晓东觉得自己仿佛打开了一坛陈年老酒,越听越沉醉。

唱片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连晓东也受到启发,开始在节目中呼吁、寻访那些已经离开戏曲舞台的老一辈梨园名家。2007年10月,连晓东正式走上了寻访戏曲名家的旅程,而马元凤就是他的第一个目标。经过多方打探,辗转了半年时光,才在马元凤早年演出的豫剧团团长的指引下,寻找到了销声匿迹几十年的马元凤的居所。

【沙龙预告】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背景是连晓东创办的节目,寻访沉默的曲艺艺人。连馆长志在推广传播文化,自己学习、研究曲艺唱腔,学习古琴,采访过程中即兴弹奏。

据连晓东回忆,马元凤的家中虽然装修十分简陋,墙上却挂满了他早年演出时的剧照。当时因为脑溢血而记忆力衰退的马元凤尽管已经不太认人,说到豫剧时依然两眼放光、张口就唱。正是这种对豫剧深入骨髓的爱,坚定了连晓东寻遍传唱河南戏曲老艺人的信念。

在寻访过程中,连晓东不但遇到了90多岁高龄的豫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徐艳琴等名家,还发现许多老艺术家的家中都收藏有当年上台演出的实物,为了保留这些实物、不至明珠暗投,许多老艺术家都将自己过去的行头无偿捐赠给了连晓东,最后特意成立了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加以保管研究,并由冯骥才提的馆名,一展中原百年戏曲发展脉络。

【沙龙预告】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连晓东馆长收藏的老唱片机

为了抢救这些戏曲“声音”,连晓东已经寻访了300多位老艺人,录制了9000多段唱腔,其中大部分唱段之前没有任何资料,有些已濒临失传,对研究豫剧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具有很高的价值。 


 

3传承:流派的“口传心授”

传承:流派的“口传心授”

连晓东走访中发现,不同流派之间,感悟境界都各有不同。戏曲是一种“口传心授”的艺术,每一个细微的声音变化,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反应人物的心理变化,没有老师的亲身传授机关诀窍,学生只能学得一星半点的皮毛。通过录音,即使艺术家已经仙逝,后人们仍能通过这些残留的记录揣摩唱腔的特点,各种精髓正是乐谱难以记录之处。

【沙龙预告】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讲到兴奋处,连晓东即兴演唱一段常香玉的唱腔

过去艺人学艺条件十分艰苦,豫剧对嗓音的要求更是不亚于世界三大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没有长年累月的基本功锻炼,根本唱不下去。科班出身的戏曲演员讲究的是童子功,他们不是梨园世家子弟,就是自幼勤学苦练,而且还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天赋。

【沙龙预告】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馆藏戏服行头

在许多唱法已经失传的当下,连晓东表示,录制老一代名家的声音,是为了替后代演员保留一份样本,以便还健在的老艺术家能帮忙传授,也可以转送给作曲家,让旧旋律得以传承。 


 

4新生:青年艺人的崛起与困顿

新生:青年艺人的崛起与困顿

在寻访老艺人的途中,连晓东也发现了许多新生代的戏曲艺术家们。民间艺术家有许多人都面临着生存的困境,空有天赋,却不能温饱,更难提艺术性——连晓东在前年的马街书会上发觉的郑玉荣盲人姐弟,就是其中的典型。

【沙龙预告】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馆藏戏服行头

河南坠子属于曲艺的一种,现在流传的河南坠子大多经过改良,听上去和歌曲区别不大,郑玉荣姐弟的河南坠子却洋溢着生活化的气息,感染力惊人,却苦于市场的萎缩和多元文化娱乐的冲击而生活难以为继,只能通过红白喜事上表演而糊口。

尽管生活艰辛,郑玉荣的河南坠子却保留着相当丰富的传统戏曲唱法。一部戏中,往往出现十多个人物,都由她一人化身千万、传神演绎,并创造性地借鉴多种戏曲演唱方式,来表现不同性格、性别的角色形象。(对郑玉荣一人分饰多角的神奇表演心生向往的观众,最好可以到明天的沙龙现场一睹风采,或者关注中华网的沙龙视频)

【沙龙预告】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馆藏戏服行头

郑玉荣姐弟对戏曲艺术充满敬畏和喜爱,让连晓东深受感动。同时,他也希望通过发掘郑玉荣这样的年轻艺人,来引起社会上有识之士的注意,扶助弱势群体,并依靠传统艺术来引导年轻一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仪,在戏曲艺术中品味家风、孝道等传统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 


 

5马街书会:麦田边的曲艺盛会

马街书会:麦田边的曲艺盛会

马街书会发源于河南平顶山宝丰,自古便有“曲艺之乡”的美名,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民间自发形成的聚会,马街书会旺盛的生命力背后,蕴藏着许多暗合大道的哲理。

【沙龙预告】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馆藏戏服行头

马街书会类似于现代的展览会,众多艺人自发地在同一时刻汇聚,通过“书会”获取一年的收入,全国各地的艺人齐聚一堂,十里八村的百姓蜂拥而至。那些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大事都会在书会上谈妥演出的时间与金额,签订合同,各取所需。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街书会也吸引了众多主流群体的关注,不但受到政府扶持、申遗成功,还在当地建立了马街书会博物馆,许多游客以鉴赏崭新的艺术形式的心态从各地奔赴现场。在正月十三的那一日,数以万计的观众前仆后继,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沙龙预告】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馆藏戏服行头

马街书会由民间到官方的变化,正符合戏曲随着时代变化而产生的流变。当下国家出台了许多扶持民间艺术的相关政策,鼓励演员自身行动起来,精益求精,打开市场。传统文化虽然当前倍受多元文化冲击,但作为中华文化千年来绵延不绝的一部分,戏曲保留了许多古往今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万变不离其宗,戏曲不会消亡,而是不断进行流变的轮回。

中华网“世界观”文化沙龙,旨在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对话的平台,本期沙龙走入郑州,就是为了将戏曲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传播给国内外广大观众,希望更多人了解、认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从而关注到那些渐行渐远的传统艺术,领略几代人用生命滋养的文化财富。


 

6中华网“世界观”文化沙龙第10期

中华网“世界观”文化沙龙第10期

【沙龙预告】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

沙龙现场布置完毕

本期主题:“曲艺圣地”马街书场,千年民俗永不落幕

对话嘉宾:田连元、范军、赵维莉、穆小龙(埃及)

主持人:连晓东

活动时间:2016年4月1日13:00—16:30

活动地点: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

主办方:中华网、郑州人民广播电台 

活动流程:

1、13:00——13:15 嘉宾、观众签到(有中华网小礼品赠送)

2、13:15——13:40 博物馆馆长带领嘉宾及观众参观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

3、13:40——14:00 观众观看视频或继续参观

4、14:00——14:05主持人开场(介绍沙龙情况、介绍嘉宾)

5、14:05——14:20郑玉荣、杨明明表演

6、14:20——16:00话题讨论

7、16:00——16:15观众与嘉宾互动交流

8、16:15——16:30活动结束嘉宾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