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汽车 游戏 科技 旅游 经济 娱乐 投资 文化 守艺中华 佛教 红木 韩流 文史 军事APP 头条APP

注册登录
文章 作者

脚踩鹅卵石 穿越到明清码头看一看

张淅默 2016-12-23 16:37:00

皤滩古镇内部景象(张淅默摄)

皤滩古镇内部景象(张淅默摄)

说到江南古镇,很少有人知道皤滩古镇,正因为皤滩的这份低调与神秘,让我对它神往而好奇。所到仙居之处,处处充满仙气,那万般旖旎的背后却掩藏着历经沧海桑田的千年历史。皤滩古镇便是那种深藏在古老历史深处、曾经拥有过不为人知辉煌的秘密古镇。

皤滩古镇内的陈氏宗祠(张淅默摄)

皤滩古镇内的陈氏宗祠(张淅默摄)

当听到要去参观皤滩古镇时,让我想起了今年五月份参观的潮州龙湖古寨,同样拥有千年历史、名人辈出,故而猜测皤滩古镇应该与龙湖古寨同样经历过沧海桑田,也同样见证了古人生活的历史缩影。进入皤滩古镇,同样有宗祠、庙宇、官府门第,然而与龙湖古寨不同的是,这里竟然曾经是从唐朝至明清时期繁华的商业区,曾经的妓院、赌场、书院义塾、祠堂庙宇一应俱全,我们跟随向导走上了这条由鹅卵石铺成的“龙型”古街。

鹅卵石龙型古街

鹅卵石龙型古街(张淅默摄)

置身于皤滩古镇,看到一座座古建筑,脑海中浮现的竟是古代小贩的吆喝声,书院中琅琅的读书声……也有安静的当铺馆,当铺老板正在仔细端详由太太、小姐拿来即将要当掉的金银首饰;也仿佛看到了赌场里编着长辫子的男人们拥挤在一起大声呼喊“大、大、大,小、小、小……”;还有“春华院”里的姑娘,个个妩媚妖艳、摆首弄姿、万千风情;还有当时来这里做生意或者路过的外地人正在仰着头思考要不要住在这家客栈……街道外面的码头上,一个个高大的汉子们正忙忙碌碌背着沉重的货物往船上装或者往仓库送,货船停在码头上时刻等待着启航……还有正在祭拜祖先、神灵的太太、夫人们,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保佑儿孙平安、健康,科举考中”之类的话语……顿时一副古人的生活景象便如影视剧般填充了我整个大脑,无比神奇,好似穿越到了明清时代,身穿五颜六色的明清衣服、头戴各种精致、漂亮的头饰,闪闪发光……

皤滩古镇内部戏台

皤滩古镇内部戏台(张淅默摄)

向导告诉我们,皤滩古镇每年会有10万左右的游客前来参观。皤滩古镇始于唐代,在唐代之前只是一个渡口,叫做“白滩渡”。后来一位秀才来到这里,历经水灾、旱灾,于是在“白”字之前增加了一个“番”字,意味“翻新”。另外,“皤”字也有“盘踞”之意,与古镇内的龙型古街非常吻合。皤滩古镇在宋元时代开始发展起来,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皤滩古镇是当时的商品中转地,除了中转食盐外,还会中转布匹、陶瓷等各种商贸物品,慢慢形成了物资集散地。

制作“烛心”的老人(张淅默摄)

制作“烛心”的老人(张淅默摄)

现在的皤滩古镇却是另一番景象,古朴而安详。沿着龙型古街走,偶尔会看到一两位老人坐在家门口晒太阳,或者坐在门槛上剪麦秆儿,老人告诉我们,明天是冬至,这是要为冬至准备的“祭祖钱”。由于老人说的台州话,我没能理解她的意思,经向导解释,原来老人是在为冬至做“纸钱”,也就是北方人祭拜祖先或神灵用的“纸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皤滩古镇烧给祖先的“纸钱”就是一截截剪短了的小麦秆。回想在龙湖古寨时,老人们为拜神祭祖制作的“纸钱”竟然大相径庭。还有一位自食其力的老人,拉着长长的白线在制作着什么。走近一看,老人满面笑容,操着一口台州话,为了让我们听懂,努力说着一点都不标准的普通话跟我们交谈,手中的活儿却没有停下来。后来得知这位老人是在做“烛芯儿”(蜡烛的芯儿),老人说自己动手制作“烛心儿”,可以赚点外快。

制作麦秆“纸钱”的老人

制作麦秆“纸钱”的老人(张淅默摄)

走离老人的家门口,突然闻到了扑鼻、诱人的饭菜香,原来有一户人家正在烧菜,质朴的生活气息瞬间浓郁了不少,透过这户人家的门缝,还可以看到锅盖里冒出来的屡屡轻烟。走在龙型古街,偶尔会有一两辆三轮车经过,干净的街道,没有一丝尘烟泛起。

首饰局

首饰局(张淅默摄)

路途中,我们也看到了太太、小姐出入最多的场所“首饰局”,当时的太太、小姐在这里可以定做自己想要的首饰。对比现在的“周大福”之类的首饰珠宝行,当时“首饰局”定然是为家庭富裕的女人提供的场所,对于当时穷人家的女儿自然是没有钱享受此等荣耀的。如今的“首饰局”已成为游客喜闻乐道的景点,这三个字的招牌同样醒目。跟随向导,我们走进了一家大户人家,门第突出,客房、小姐闺房、书房、厨房位列其中。那时的厨房也别有一番韵味,三个圆形大口的锅按次序依次排列,据向导说,这三口锅在烧饭上是有不同的分类和讲究的。在另一户人家,我们看到了一口千年古井,它的井口与我们现代看到的井口有所不同,居然是“方形”口,好像还带有“阶梯”的样子。

有三口锅的灶台

有三口锅的灶台(张淅默摄)

千年古井

千年古井(张淅默摄)

沿着龙型古街继续走,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无骨花灯,又称仙居皤滩花灯,每一支花灯均用纸片粘结而成,没有任何骨架,而且每支花灯上的花纹、图案均用绣花针针刺而成,造型别致、工艺独特、制作精美、小巧玲珑、古朴雅致。针刺无骨花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省级传承人王汝兰老人以及她的儿媳陈彩平女士。陈彩平女士告诉我们,婆婆王汝兰是目前唯一的省级传承人,从小就钻研花灯,不用绘图可以刺出各种花纹和图案。陈彩平是唯一的市级传承人,其余的传承人都是县级的。陈彩平与婆婆两人专门传承与发展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多次参加各种花灯比赛,并且去台湾、韩国、美国参加过花灯展出。看到一盏盏神奇的花灯,无比感叹她们精巧的手艺和作为传承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重。

针刺无骨花灯

针刺无骨花灯(张淅默摄)

路途中,在古街某一个拐角处,看到了唯一一家正在经商的店铺——神奇石坊,石坊内外摆放或悬挂着各种小饰品或装饰品,均用五彩石头打造或雕刻而成,看到五彩缤纷的玉石,不禁为之所动,不枉“神奇”二字。

神奇石坊商铺

神奇石坊商铺(张淅默摄)

跟随向导继续前行,据说要去看看古时候的青楼,我们的好奇心瞬间增长了十倍。历史遗留下来的青楼名曰“春花院”,牌子上醒目的三个字映入眼帘。当走进院内却发现,正房内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坐在床边跟另一间屋子里的大人在说着我们听不懂的台州话。向导告诉我们,皤滩古镇的房屋都已经被分配给当地的百姓了,按户进行分配,目前还有十多户人家住在这里,“春花院”也是被分配的房子之一。


古时青楼“春花院”(张淅默摄)

古时青楼“春花院”(张淅默摄)

如今的“春花院”内部景象(张淅默摄)

如今的“春花院”内部景象(张淅默摄)

踩着三华里长的鹅卵石行走,时刻都能感受到皤滩古镇的历史厚重感。走出古镇,再回头看古镇外的码头,脑海中仿佛又浮现出明清时期的皤滩渡口,好一副舳舻相接、人声鼎沸、欣欣向荣的景象!

明清时期兴盛的码头

明清时期兴盛的码头

鹅卵石地面

鹅卵石地面

图文/张淅默

把旅游和写作当成一件神圣的事,希望长此以往……
把旅游和写作当成一件神圣的事,希望长此以往……

关注我们

中华网"世界观"自媒体平台竭诚欢迎您的加入!

邮箱申请: cpyy@bj.china.com

联系电话: 010-52598588-8687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