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六小龄童:我有责任向世界弘扬孙大圣形象的正能量

2016-01-11 09:37:33  解放日报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钟菡

农历猴年已在不远处,说到猴,大家都会联想到孙悟空,而说到孙悟空,总有一个名字绕不开,那就是六小龄童。最近,六小龄童讲述自己猴王世家故事的微电影在网上热传,不少人看得热泪盈眶,许多网友表示,六小龄童所饰演的孙悟空是自己心里唯一的美猴王。在沪上书画名家刘亨的牵线搭桥下,六小龄童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说,孙悟空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他身上承载了几代人的热爱。“我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观众把对孙悟空的爱转嫁给了我。所以,艺术工作者有责任宣传、推广孙悟空身上蕴涵的文化意义。我演的猴,和刘亨画的猴一样,为什么能受到人们的喜欢,因为都将猴人格化了,呈现渲染了其不畏艰险、明辨是非、聪明机智、疾恶如仇的形象。”

理解欣赏美猴王需要接受传统戏曲艺术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许多人都以为他是浙江绍兴人,其实,他只是祖籍绍兴,实际是上海出生、上海长大的。“按照外国人的习惯,我应该算上海人,所以对于弘扬海派文化,我是很有责任的。”

猴王世家四代人一百年的历史,绍兴是起点,真正的弘扬发迹则是从上海开始。六小龄童的曾祖父章廷椿是绍兴上虞的一个普通农民,自幼喜欢猴戏,被称作“活猴章”,他的爷爷章益生则被叫做“赛活猴”,是他最早把绍兴戏的一些班社带到上海,在当时叫老闸大戏院演出,曾经名极一时。

六小龄童从上海开始学艺,他还记得小时候,下雨时在服装公司练功,不下雨时就在人民广场练功。他父亲六龄童主演的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1年由上海天马制片厂拍摄,成为一个时代的戏曲经典。猴王世家从绍兴的石板路走向大上海,从上海又走向北京的长安街,走向世界。六小龄童认为,这其实不只是自己家族的努力,而是和国家的发展、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要感谢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又赶上了好的时代。”

在许多年轻人的心目中,六小龄童成了“孙悟空”的代名词。“现在有那么多年轻人不是不喜欢戏曲,而是不懂、不了解。”六小龄童回忆,自己去英国牛津大学讲演谈到中国的猴戏艺术时,问底下的年轻人喜不喜欢、看没看过中国戏曲,台下都不声不响,“而问到我演的孙悟空你们喜欢吗?底下就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大喊喜欢。我告诉大家,如果我这个角色大家认可、支持,这不仅仅是我们章氏猴戏家族的成功,而是我们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要想演活演好、理解欣赏孙悟空,必须接受传统的戏曲艺术,不是戏剧。”六小龄童说。

上海京剧院创排“大圣戏”前给六小龄童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去院里做一些指导,饰演孙悟空的严庆谷则很恭敬地称他为老师。猴年全年推猴戏,上海京剧院是唯一一个,这一举动让六小龄童赞赏不已。“我没见过严庆谷,但是在电视上看他演过,知道他是郑派猴戏的传人。其实,郑派猴戏的创始者郑法祥是比我父亲早一辈的‘南猴王’。猴年我的工作排得很满,无暇前去指导,就写了一封很长的贺信,鼓励他努力,也一直在网上帮忙推广。”推广猴戏,六小龄童深感自己责任重大。“现在的年轻人不懂戏,管我叫猴戏‘祖师爷’,我哪里是祖师爷。”

要敬畏经典名著万不可毁了孙悟空形象

1986版的《西游记》收视率在当年达到99.8%,这是如今任何一部电视作品都不敢想象的。六小龄童说,自己是中国最幸福的演员。尽管这部剧在当年来看并不能说完美无缺,尤其是高科技应用方面,但直到如今,这部《西游记》仍然是人们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经典,而六小龄童塑造的孙悟空形象也是至今无法超越的经典形象。

“为什么都说我的孙悟空超越不了?因为我演的时候心里装的是观众。我会去考虑中国男女老少观众心目中的孙悟空大概是什么样。”现在问一个想要饰演孙悟空的演员,他们大都会说超越不过六小龄童,不过,“我可以演一个我心目当中的孙悟空。”六小龄童听了却说,要塑造孙悟空形象,从说这句话出发就意味着失败。“习总书记说要为人民演戏、写戏,心里要装着观众。这种‘演一个我心目中的孙悟空’的说法,说到底是心中没有观众。”

2014年10月的北京文艺座谈会,六小龄童是72位代表之一。对于西游题材的文艺创作,他有许多话要讲。“艺术上我们当然希望是百花齐放,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怎么变,西游文化的精髓和它的魂不能变。”他认为,孙悟空代表中国文化拼搏进取、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应该在结合名著的基础上去做一些合理的诠释和改编,而不是没有底线的误导。“孙悟空不是章氏家族的,而是中国的、世界的,我们应该有敬畏之心。像孙悟空这样属于中国的世界级形象不多,万万不可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2004年也是猴年,那一年六小龄童开始走进学校、社区免费给大家讲解孙悟空和西游文化。“因为当时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过分地渲染说中国名牌高校大学生喜欢戏说恶搞的《西游记》,这让我感到震惊。正好有校长邀请我去跟孩子们讲《西游记》怎么拍的,我就借着这个机会去跟孩子们说一说。”

六小龄童走到哪里都是一片欢呼声,大家都欢迎自己童年的偶像“孙悟空”前来讲演。“地上坐满了一个个的‘小猴子’,去哪里都弄得像花果山一样。”如今,他已经讲了800多场,今年打算讲到1000场。“我们要对下一代负责。中国内地到现在,影视剧、网络没有建立分级制,国外有成人电影、杂志,未成年人是不能看的,但是我们的影片把孙悟空、唐僧恶搞成那样,孩子们都看得到。所以我去讲演时,才会有孩子问我,孙悟空在取经的路上有几个女妖精朋友?家长就跟我说,现在的孩子小学就想谈恋爱,说孙悟空都谈恋爱了。我们在恶搞名著时,要想一想我们的少年儿童!”

学习孙大圣精神走向世界推广西游文化

六小龄童塑造的孙悟空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人民所喜爱。他被选为英中文化友好使者、全法学联中法文化大使、日中儿童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泰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永远名誉主席、越中文化体育旅游形象大使、缅中友好文化大使……上海的六小龄童艺术馆里陈列着和各国政要、文化名人的合影,越南有位官员来到中国,首先提出要见六小龄童,因为在越南,《西游记》家喻户晓,小孩子多会哼唱《敢问路在何方》。“我在越南感受到观众对我的爱跟在中国完全一样,所以我有责任要代表国家,向世界弘扬孙大圣形象的正能量。”

为了给陕西铜川六小龄童艺术馆展示唐僧取经图,六小龄童经人介绍,在上海认识了画家刘亨,两人因为对《西游记》及孙悟空有着共同的观点、解读而一见如故。刘亨是沪上公认的画马高手,画猴也是别有一工,他根据六小龄童在《西游记》中的扮相创作了美猴王肖像,六小龄童非常喜欢。艺术都是相通的,需要雅俗共赏,先让普通老百姓能够看懂,然后再给内行看门道。“我和六小龄童之间其实是两种文化类型对孙悟空思考的殊途同归。他是动态的,我是静态的。他考虑的是如何输出,我思考的则是源头疏理。两种类型的艺术在猴子身上产生了无尽的话题和深厚的友谊。”刘亨认为,猴年谈猴旨在猴身上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现在的人文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孙悟空的形象由白猿传说演化而来,由邪而正,由丑而美。在《西游记》中,吴承恩把孙悟空的正面形象发挥到了极致,由石猴到美猴最后成佛。通过这一变化让我们的文化更具备了为寻找真理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意志品德。现在孙悟空的形象如此备受喜爱,一是因为六小龄童表演得好,二是长久以来多少代人的理想和希望都寄放在猴子身上,沉淀到了《西游记》等文学影视作品中,让人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伟大。

这些年,六小龄童一直在各地做西游记文化宣传,包括丝绸之路沿线的地域、国家,好像重走当年的取经之路一样。他到过印度,发现当地人对自己很友善,对《西游记》的人物有着感情,东南亚好多国家对孙悟空的热爱更是根深蒂固,“把孙悟空宣传出去,对让外国人了解我们中国文化很重要。”

最近,六小龄童又接拍了中美合作的3D电影 《西游记》,第一次参加中国题材、中国人主演的美国电影的拍摄让他非常自豪,尽管已经56岁,他仍然有信心把“美猴王”的形象在大银幕上继续下去,带给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