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评论:不重编剧是短视逐利行为(2)

2016-11-07 11:00:38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演员集中制已成事实

现在我们说起北京人艺卓越的艺术成就,经常说这是“郭老曹的剧院”(郭沫若、老舍、曹禺),到现在还不断研究的“焦菊隐话剧民族化的导演方法”,尽管这也是一座孕育了朱琳、于是之、英若诚等众多明星的剧院。业内所说的“导演集中制”,就是一部戏的风格是带着强烈的导演意图的,现在观众熟悉的话剧导演孟京辉、田沁鑫、林奕华等等都有相对固定合作的编剧班底,然后他们再打造成具有他们强烈导演风格化的作品。很多作品,无论舞台剧还是影视剧的创作,导演都是核心人物,他们的工作已经不单单是在编剧的作品上进行二度创作,而是更早地介入到最开始的创作中,把握作品的主题方向和呈现的风格等等。

演员的思维相对更为个体局限,而很多明星为了体现自己的话语权,现在都是带自己的御用编剧进组,随意修改剧情,为了突出明星个人光彩,给自己加戏,最后呈现的作品也无法达到编剧和导演的意图,而走向歧途。从未听说过演员集中制,而现实如此,明星收入几乎占到现在影视剧或者舞台剧总投入的一半,甚至更多,很多演员位高权重又一意孤行,任意抹杀剧本前期劳动,这大概就是目前烂片当道的普遍原因了。而被伤了心的编剧在这个行业中既没有获得丰厚的报酬,更难有相应的尊重,只能转入其他行业高就。

北京晨报记者 和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