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赣州恐龙动物群又增新成员 泥潭通天龙:一梦7200万年

2016-11-17 14:01:31    中国江西网  参与评论()人

-系目前世界上唯一以“泥潭中挣扎求生”姿态保存的窃蛋龙类化石

-赣州已发现6个种群窃蛋龙 是世界上发现此类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

-专家认为赣州盆地曾是湖沼地区 古生物繁多适合爬行动物生长

文/图 记者石鹏

中国江西网讯 赣南,亚热带丛林。

暴雨从苍穹倾泻而下,冷雨夜中,一次意外的失足,爬行的大鸟跌入泥潭。当无边无际的黑暗汹涌而至时,它最终停止了挣扎,以一个凄美的姿势“睡”去。7200万年后的今天,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大鸟悠然“醒”来。这一次,它虽失去了曾经引以为傲的红冠鲜羽,但却多了一个铭刻历史的名字——泥潭通天龙。

而它那些石化的遗骸,也在无声地诉说着史前江西的神秘故事。

艺术家描绘的泥潭通天龙想象图

泥潭通天龙化石

化石修复

晚白垩世的古生灵

2012年的一天,赣县一处建筑工地上,3块直径总长约1米的红色砂岩引起了施工人员的注意。和普通的红色砂岩不同的是,这几块岩石中,隐约可见某种动物的骸骨。由于赣州当地多次发现恐龙化石,所以当地专家和恐龙爱好者都推断这是恐龙化石。

但是,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恐龙?是多少年前的古生灵?都是待解之谜。此后,这3块奇怪的石头,被运送到文物部门进行化石修复。两年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内古脊椎动物研究领域权威吕君昌,偶然获知这一消息。研究窃蛋类恐龙30多年的他,决定前往赣州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2014年,该恐龙化石标本在一家博物馆完成了修复后,吕君昌随即开始了研究。15日,吕君昌告诉本报记者,他研究窃蛋龙比较多,发现窃蛋龙有一个基本的特征,那就是尾巴的椎体上有一个侧孔。因此,首先推断这是一只窃蛋类恐龙。随着研究的深入及仔细对比研究,吕君昌发现这只窃蛋龙的头部形态,与国内外已发现的窃蛋龙头部形态完全不一样。他由此判定,这是一种新的窃蛋龙类,生活在距今6600万年到7200万年间的晚白垩世。

新的恐龙需要重新命名。吕君昌说,发现时,该恐龙头部上扬,前肢向左右两侧伸展,说明它在泥潭中挣扎求生,直到死亡并最终保存为化石。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这种姿态保存的窃蛋龙类化石。因为化石发现地点位于赣州通天岩风景区,再加上泥潭中挣扎求生的情景,所以,今年11月10日,他在刊登于《科学报告》上的论文中,正式将该恐龙命名为“泥潭通天龙”。

有何不同

失去飞行能力的鸟

说起印象中个子最高的大鸟,很多人或许会想到鸵鸟。事实上,泥潭通天龙就是一种类似于鸵鸟的大鸟。

吕君昌告诉记者,近年来,在赣州地区晚白垩世红色砂岩地层中发现大量保存极其精美的恐龙骨骼(兽脚类恐龙及蜥脚类恐龙)、恐龙蛋(窝)、恐龙胚胎蛋及其他爬行动物化石,尤其是窃蛋龙类骨骼和蛋化石,无论在种类、数量及保存状态上,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晚白垩世丰富的恐龙动物群,被命名为“赣州恐龙动物群”。

窃蛋龙类属于兽脚类恐龙。原始的窃蛋龙类,比如切齿龙、尾羽龙都具有牙齿。尾羽龙还具有鸟类一样的尾羽,因此,推断进步的窃蛋龙类也应该具有羽毛,只不过由于沉积环境原因,没有保存下来罢了。

虽然,窃蛋龙类具有许多鸟类的特征,比如头骨高度气腔化,颅顶的顶骨部分增大,方骨的耳突双头,方骨上与方轭骨关节处具有侧关节窝,薄或棒状的轭骨,进步的类群没有牙齿,一些窃蛋龙尾部具有类似鸟类的尾综骨结构,具有鸟类一样的羽毛,尾椎的数目较少等,它们曾经被认为是次生的、失去飞行能力的鸟类,也就是说它们是中生代的平胸类。

“最近,通过对尾羽龙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尾羽龙为次生、失去飞行能力的鸟类。也就是说,属于进步窃蛋龙类的泥潭通天龙应为不会飞的鸟类。”吕君昌告诉记者,泥潭通天龙的化石基本架构完整,尤其是头部、颈部及前肢的近端保存精美。区别于其他窃蛋龙类,泥潭通天龙的生活习性类似鸵鸟,进步的类群没有牙齿,头短而高,有的头上有冠,用以吸引异性;圆顶状头骨最高处位于眼眶后背角上方,前上颌骨的前边缘高度凸起。它的发现对于研究窃蛋龙类的系统演化、古地理分布及生活习性具有重要意义。

背上“恶名”

不会窃蛋的窃蛋龙

作为窃蛋龙类,泥潭通天龙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会偷窃其他恐龙的蛋的“坏蛋龙”。然而,吕君昌的讲述却颠覆了记者的想象。

吕君昌说,“1923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科学考察团在蒙古国西南戈壁的纳摩盖特盆地的巴音扎克(火焰崖),发现了第一件窃蛋龙标本。由于当时发现时,化石骨架正好趴在一窝恐龙蛋上,而在附近又发现许多原角龙类恐龙骨架。因此,标本的研究者奥斯本认为这些蛋是原角龙的,这一恐龙是在偷吃原角龙蛋时遭到灭顶之灾的。所以,他把它命名窃蛋龙,意思是‘抢蛋者、窃蛋者’。”

吕君昌告诉记者,1994年,研究人员在蒙古国发现一恐龙胚胎化石,其蛋大小、形态、表面刻饰及显微构造均与奥斯本1923年认为的原角龙蛋的长形蛋一样,而对这一胚胎化石的研究却证明,它是窃蛋龙的。因此,以前被认为是原角龙的蛋其实是窃蛋龙的蛋。从而说明原来认为是偷吃角龙蛋的恐龙,其实是在孵蛋或者是在保护它们自己的蛋。但是,根据古生物命名法则,名称一旦发表,不能更改。

因此,虽然是窃蛋龙类,但泥潭通天龙和其他窃蛋龙类恐龙一样,并不偷窃其他恐龙的蛋,反而还有孵蛋的功能。

专家释疑

赣州恐龙聚集之谜

泥潭通天龙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赣州地区是世界上发现窃蛋龙类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资源丰富且具有高度多样性。截至目前,赣州地区已发现6种窃蛋龙,分别是斑脊龙、南康龙、华南龙、江西龙、赣州龙以及通天龙。

除此之外,赣州地区还发现了其他类恐龙,如蜥脚龙类的赣南州龙以及霸王龙类的虔州龙。并且从赣南各地搜集到恐龙蛋化石2000余枚。

为何赣州地区会成为发现恐龙的热门地点?对此,参与研究泥潭通天龙的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陈洪冶教授表示,恐龙主要生存在距今约1.5亿年至0.6亿年前。赣南地壳在燕山运动(1.34亿年前~6500万年前左右)中上升,形成了大量的湖泊、盆地。

晚白垩纪是赣州盆地发展的稳定期,地层以沉积岩为主,夹杂着火山碎屑岩以及少量的火山熔岩。这种地层结构表明,那时的赣州盆地地理环境较为稳定,周边少有火山喷发等剧烈的地壳运动。且从岩层结构来看,大约在7000万年前,以章贡、赣县、于都、南康部分区域组成的约1400平方公里的赣州盆地是一个湖沼地区,适合爬行动物生活繁衍。此外,赣州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大量的古生物为恐龙提供了食物来源,所以赣南是恐龙在华南地区的一个主要聚集地。

昨晚,赣州市博物馆办公室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赣州市博物馆的恐龙奇观展厅展出了5具恐龙化石,以及2000多枚恐龙蛋。此外,赣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局也正在筹建一个矿物博物馆,届时,馆中也会展示恐龙元素。(江南都市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