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剧爆满还亏两千多 儿童剧不能完全市场化
儿童剧市场虽然繁荣,但是儿童剧的整体制作水平却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满顶认为,儿童剧目前品质不高的根源还在于,儿童剧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戏剧剧种,业内很多人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观众是孩子的剧目,并没有为此投入很多精力。
曾经的北京大学戏剧社成员、如今两个孩子的妈妈周颖也觉得国内儿童剧还是缺乏创新。这些年,她看了很多儿童剧,在很多剧中都发现了成人化、程序化的情节,套路化的老噱头几十年不变,轻视对孩子的美育。“给成年人看的舞台剧,创作人员都会想方设法地创新,用各种表达方式来感染观众,但是儿童剧却没有得到同样的待遇。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又处于各种感知能力发育阶段,创作者的敷衍了事,真的对不起孩子。”
周颖介绍说,国外的儿童剧多数都是由成熟的表演团体、演员来做,很多优秀的艺术家都参与创作,而国内的儿童剧很少能吸引到特别有实力的创作者,“在很多人的意识里,都认为儿童剧特简单,不愿意为此多花心力。”但周颖觉得,要想做好一台儿童剧,要付出的绝不比成人的项目少。“不仅编导要充分了解儿童心理,演员也要充分调动个人储备,还要爱孩子。”
儿童剧目前的市场在满顶、周颖等业内人士看来很多都是“不用多大成本的演出,制作水平特别有限。”满顶认为这也是市场化的必然,“因为演出不挣钱。做一个原创剧的开销特别大就不用说了,引进国外的好剧目也得不少钱。儿童剧的票价不能太高,剧场一般也不能太多观众,光靠票价基本回不了本。”今年10月,中间剧场引进了一个口碑非常好的、来自立陶宛的儿童剧《翻滚吧,宝贝》,编舞就曾学过儿童心理学,为了演出效果,只能接纳50个家庭, “我们自己的剧场,不用交场地费,而且票也全部卖光,最后还是赔了2000多元。”
儿童剧演出,剧场不赚钱,而演出团体也很难赚钱。周颖在两年前和朋友一起创办了“非童一般”儿童剧团,引进了丹麦的两个儿童剧,一年多做了100多场演出,做到了保本微利,这个成果在周颖看来已经是“惊喜”了,“小型儿童剧要想挣钱,必须在全国多开分剧场,或者卖衍生产品。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把精力都放在创作和表演上”。
而邵泽辉认为,对儿童剧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儿童剧不应该被完全划入戏剧领域,更不能属于戏剧市场。“很多人把儿童剧仅仅当做一个儿童娱乐产品,但儿童剧其实应该是儿童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必须要有完整、系统的儿童教育理念作为支持,然后以儿童剧这个形式表达出来,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念,构建孩子的思维体系,帮助孩子建立世界观和价值观。”主笔:周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