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儿童剧遇尴尬 演出场场爆满场场被吐槽

2016-12-14 15:46:20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小红帽》、《小王子》、《三只小猪》……每个周末,各个儿童剧院里热热闹闹地上演着这些经典儿童故事。为了培养孩子,很多家长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剧院里度过。儿童剧虽多,但在很多“陪看”家长看来,能带来愉悦观感的却很少。

演出场场爆满 场场被吐槽

淇淇3岁后,每个月妈妈都带他看儿童剧或听音乐会,两年多过去了,看了几十场儿童剧,印象最好的是乌克兰演出团体表演的《塑料的狂想》,而印象差的儿童剧不胜枚举。看了很多场不同团体演出的《三只小猪》,淇淇妈妈得出一个结论:以后基本放弃国内的儿童剧,只看国外演出团体的剧。“我们每次去看儿童剧,基本场场爆满。但是台上的演员让人感觉出工不出力,他们不是没实力,而是演儿童剧的时候根本不上心,粗制滥造。”

淇淇妈妈的感受并不是个人体验,很多带孩子看儿童剧的家长都深有同感。更有家长在网上吐槽,“去看《绿野仙踪》,女巫在台上蹦跶,光线阴暗搞得像是恐怖片”、“大灰狼嗷嗷地叫唤,把孩子吓得很快退场了”、“看《小红帽》,五六幕演出里,小红帽一共出现两幕,大灰狼却贯穿全场,剧情添加得太不合理”……

带着孩子看了半年多儿童剧的笑笑妈妈觉得儿童剧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随意改编。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曾经看过的两个儿童剧中的“神转折”:一个是《小红帽》,大灰狼被猎人制服后,编剧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演员问场下观众应该怎么处理大灰狼,小朋友们都义愤填膺要求打死大灰狼。台上的小红帽却说,小朋友们要有环保意识,大灰狼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不能随便打死;另一场《丑小鸭》演出,要吃丑小鸭的狐狸和乌鸦被猫大哥制服后,又有类似互动,可是小观众们打死狐狸的呼声还是被否定了,丑小鸭告诉小朋友们,森林的小动物们都是一家人,要相互友爱,原谅犯错误的伙伴……“演员说的概念没错,可是生搬硬套到这两个舞台剧里,太坑人了。

编导强加情节 造成部分儿童剧思维体系混乱

北京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话剧导演邵泽辉曾经做过儿童剧《福娃》、《海宝》。在他看来,笑笑妈妈所说的两个儿童剧“思维体系有点混乱”,说白了就是创作者希望能在儿童剧中加进去一些环保因素、保护动物因素,但是因为对儿童心理成长了解不多,反而破坏了原著中的逻辑。“小红帽、丑小鸭这两个故事本身其实是帮助孩子们建立基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而森林动物都是一家人这是另外一种价值观,表演者自以为是地把原著并没有的这种观点加进去,用一个故事想表达这两个主题,任何一个是非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得到明晰的传递和分享,最后两头不靠。”

对于儿童剧中的互动环节,在中间剧场总监满顶看来,互动应该让孩子参与到表演中,甚至成为其中一个演员,而不应该是借这个形式教育孩子。他认为儿童剧的表演,故事不需要太复杂,但是服装、道具和场地灯光都必须精良,“孩子的各种感知能力都正在发育,儿童剧服装、场地构图、舞美的色彩、形状,都应该给孩子美的启发,能够给孩子感官刺激。”不过他也承认,儿童剧的创作思路确实受到教育差异的影响,“其实应该是讲一个故事,展现一种开心、愉悦的状态或者氛围,但我们总是希望告诉孩子个对错。”

对于坏人做了坏事是否应该被原谅,原谅之后他是否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问题,邵泽辉认为根本不适合设计互动,“这种事情,是成年人都无法给出答案的,怎么能去跟孩子要答案。把它放到儿童剧中去讨论本身就是不恰当的。”

好剧爆满还亏两千多 儿童剧不能完全市场化

儿童剧市场虽然繁荣,但是儿童剧的整体制作水平却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满顶认为,儿童剧目前品质不高的根源还在于,儿童剧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戏剧剧种,业内很多人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观众是孩子的剧目,并没有为此投入很多精力。

曾经的北京大学戏剧社成员、如今两个孩子的妈妈周颖也觉得国内儿童剧还是缺乏创新。这些年,她看了很多儿童剧,在很多剧中都发现了成人化、程序化的情节,套路化的老噱头几十年不变,轻视对孩子的美育。“给成年人看的舞台剧,创作人员都会想方设法地创新,用各种表达方式来感染观众,但是儿童剧却没有得到同样的待遇。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又处于各种感知能力发育阶段,创作者的敷衍了事,真的对不起孩子。”

周颖介绍说,国外的儿童剧多数都是由成熟的表演团体、演员来做,很多优秀的艺术家都参与创作,而国内的儿童剧很少能吸引到特别有实力的创作者,“在很多人的意识里,都认为儿童剧特简单,不愿意为此多花心力。”但周颖觉得,要想做好一台儿童剧,要付出的绝不比成人的项目少。“不仅编导要充分了解儿童心理,演员也要充分调动个人储备,还要爱孩子。”

儿童剧目前的市场在满顶、周颖等业内人士看来很多都是“不用多大成本的演出,制作水平特别有限。”满顶认为这也是市场化的必然,“因为演出不挣钱。做一个原创剧的开销特别大就不用说了,引进国外的好剧目也得不少钱。儿童剧的票价不能太高,剧场一般也不能太多观众,光靠票价基本回不了本。”今年10月,中间剧场引进了一个口碑非常好的、来自立陶宛的儿童剧《翻滚吧,宝贝》,编舞就曾学过儿童心理学,为了演出效果,只能接纳50个家庭, “我们自己的剧场,不用交场地费,而且票也全部卖光,最后还是赔了2000多元。”

儿童剧演出,剧场不赚钱,而演出团体也很难赚钱。周颖在两年前和朋友一起创办了“非童一般”儿童剧团,引进了丹麦的两个儿童剧,一年多做了100多场演出,做到了保本微利,这个成果在周颖看来已经是“惊喜”了,“小型儿童剧要想挣钱,必须在全国多开分剧场,或者卖衍生产品。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把精力都放在创作和表演上”。

而邵泽辉认为,对儿童剧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儿童剧不应该被完全划入戏剧领域,更不能属于戏剧市场。“很多人把儿童剧仅仅当做一个儿童娱乐产品,但儿童剧其实应该是儿童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必须要有完整、系统的儿童教育理念作为支持,然后以儿童剧这个形式表达出来,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念,构建孩子的思维体系,帮助孩子建立世界观和价值观。”主笔:周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