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中华艺术 > 正文

那些鲜为人知的海派画家(3)

2016-12-20 14:35:0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摄影大师郎静山却做到了“影中有画,画中有影”。他被称作中国摄影第一人。1931年,他的摄影作品《柳阴轻舟》入选日本国际摄影沙龙,其后他便成为国际摄影沙龙中的常客。据统计,他一生累计入选国际摄影沙龙的次数多达三百余次,作品在千幅以上。

郎静山的作品如此受青睐,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创作了一种颇具中国风的摄影技法,即将中国画的六法与摄影结合在一起。谢赫“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点构成了中国画创作的基本准则,而将此六法运用到摄影则是一种被称为“集锦”的手法,即在暗房中“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

因此,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更像一幅中国画,他不在意光影的变化,却在章法结构上极其讲究,也会落款及钤印。他还会仿照古画进行集锦摄影,而古画中那坐在松荫下或听风或观瀑或抚琴的高士则由他的最佳男主角———张大千扮演。张大千与郎静山十分亲密,郎静山的夫人曾拜张为师,而张大千的许多照片也多由郎静山拍摄。除了张大千,借着摄影之名,郎静山与齐白石、徐悲鸿等人也为至交。与众大师的交往以及对中国画与摄影的钻研,他作画也是手到擒来,此书中收录的《云山小景图》即是其代表作。

胡适曾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说:“古文不曾做过长篇的小说,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一百多种长篇的小说。古文里很少有滑稽的风味,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欧文和狄更斯的作品。古文不长于写情,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茶花女》和《迦因小传》等书。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种大的成绩。”林纾在翻译家中绝对称得上“奇葩”,他不通外文,全凭“意译”,所以增删、错讹时有存在,并以古文翻译西方文学,捡取《巴黎茶花女遗事》中的一段便可知其风格:“君往日书来,祈我释憾君心,马克安有不知?盖君蓄难诉之情,怀不释之疑,急而见诋,吾愈知君笃念之深,实有激而为此也。”尽管如此,他所译小说仍影响到后来很多大作家,如鲁迅、周作人、钱锺书等。

可能就是这样“守古”的思想让林纾的绘画更加师法传统。他的画作早年以花鸟画为主,其后旅居京城,见识了大量的古代绘画名迹,也使其晚年绘画更偏向传统文人画。这段时间也是其画艺的高峰,再加上他深厚的古文功底,在题画诗上就体现出了不同于他人的高度。在京期间,他同严复、郑振铎等名士交往,绘画上与齐白石、金城等人切磋,这也为其画艺提高奠定了基础。

海派绘画风云变幻百年,而这一百年也是中国变化革新,不断有新事物涌现的百年,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使得海派绘画不同于其他画派,它新潮、丰富、包容。除了上述的种种,更多精彩还有待读者一一掀开面纱。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海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