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思想 > 正文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微博慰问熊本:我们要怎样爱国(2)

2016-04-19 09:02:59  未来网    参与评论()人

“慰问”是普通人应具备的素质

日本九州发生地震后,有部分网友幸灾乐祸,因为日本曾经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用不理智、不人道的话语宣泄情绪,并以此来抒发爱国情怀。

有媒体评论称,同为人类,一个民族的“快乐”不能建立在另一个民族因为天灾遭受的痛苦之上,一个民族要从另一个民族那里拿回曾经被夺走的尊严,靠的不是对他遭受天灾时的拍手称快,这样的“爱国行为”,其实是矮化这个民族,把自己拉底到与动物平行的位置。

“少数人的不理性看法不能代表中国大多数民众的声音,绝大多数人还是理性的。”于洁尘认为,“天灾面前不分国旗,人性都是共通的,即使看到陌生人遇到困难,我们也会去同情、去帮助。给予遇难的日本民众慰问是作为普通人应具备的素质。”

“有些人因某种原因有些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日本当年侵略中国的实事是存在的,但是面对天灾,民众要有所克制,对日本地震的幸灾乐祸不仅不是爱国的表现,更有损我国的国家形象,是一种不负责的做法。”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郭定平在接受未来网采访时表示。


中国网友画熊猫为熊本祈福:加油,熊本熊!

中国网友画熊猫为熊本祈福:加油,熊本熊!

不能以历史问题作为“幸灾乐祸”的理由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中日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表示,“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不可否认,当年中国汶川大地震面对同样的灾难,日本出动12个搜救队,建立8个灾后援助项目,为中国抗震救灾提供援助。而今,同样的灾难面前,中国民众怎样做才是理性爱国的方式?

于洁尘认为,在灾难面前,我们对受灾者应报以同理心,这是全人类应该具备的共通情感。应做到理性爱国要与实践报国相结合,爱国不是停留在嘴上,用言行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郭定平告诉未来网记者,他和一些做日本研究的同志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向日本朋友表示慰问。“天灾面前,对受灾国家给予慰问,从心里和情感上表示同情,或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这是国际社会通则,是人道主义的表现。”郭定平说。

郭定平认为,中日之间存在着历史问题,当前日本右翼分子挑唆中日关系,这些事实的存在不能与日本发生地震混为一谈,不能以历史问题作为对日本遭受地震幸灾乐祸的理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

郭定平表示,对日本灾区民众的慰问和帮助对未来中日长远、和平、友好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理性抒发爱国情绪,对自己的言论负责。郭定平也呼吁,媒体应该发出更多正面、积极的有意义的声音引导国人理性爱国。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