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制扇传人郑高
制扇的工具
郑高与书画名家李海峰合作的折扇
■张 鹏
折扇制作在历史上可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苏州、杭州、四川为代表,风格精雕细琢。北派则以京、津、晋等地为代表,风格大气疏朗。民国初年北派折扇的发展达到顶峰,南北两派分庭抗礼。新中国成立后,北派制扇逐步衰落几近灭绝。
如今,久违的北派折扇重现江湖,令收藏家们大为惊喜。制作这些折扇用的是国内十分罕见的传统制扇工艺。这些折扇的制作者,正是北派制扇名家郑高先生。
郑高是北派制扇名家,北京折扇协会会长,他痴迷的是手工古法的制扇技艺,极其繁琐费时,深山寻到竹料,晾晒多年才能使用,30多道工序,不能有一丁点的偏差。这样的折扇,不仅仅包含着制作者的技艺,还有耐心与诚信,还有时光的沉淀。
1
制扇工坊用自行车棚改建
郑高在十里河开了一家扇庄,如果有客人问他“什么扇子玩着最棒?”他就会很兴奋,可以滔滔不绝给客人讲好些折扇的学问,为他推荐并不算昂贵的玉竹扇,告诉他黄色的竹扇经过把玩上浆,会变成润泽的枣红,令人爱不释手。
而如果有客人问他“买什么扇子升值最快?”即使挑选超过万元的湘妃竹扇,他也会心中不快,甚至直言相告:“扇子是用来扇风的,用来欣赏把玩的,不是用来升值的。”
在郑高看来,为了升值买折扇的人,完全不能领会扇文化的妙处,回家后肯定置于一隅,失去了赏玩的乐趣,也就失去了这把折扇被精心制作出来的意义。这样的客人,他宁可不做这个生意。
郑高是北派制扇名家,北京折扇协会会长。他是个好手艺人,但很明显,并不是个好生意人,只因为他对于自己亲手制作的每一把折扇都太在意。
拜访郑高,我没有去他的扇庄,而是选择去他制作扇子的工坊,因为20多年来,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间小小的自行车棚改建的工坊里度过的。
藏青色的对襟棉袄,黑色的土布裤子和圆口布鞋,这是多年来郑高几乎不变的一身打扮,皆出自母亲一针一线。来自乡村的质朴的装扮,一双粗糙的大手,不善言辞,郑高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个生活在都市中的人。
只靠一个电暖器取暖的工坊里寒气逼人,堆满了竹料,工作台上还有未完成的扇骨。郑高套上一件工作用的外套,上面满是尘土与竹屑,他随手拿起一把式样奇特的弯刀,娴熟地把一块竹料劈成薄薄的小片,做着做着竟入了神,一时忘了还有来访者。
“这是师父传给我的北派扇艺的独有的工具,因为有弧度,片竹子非常顺手,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应该有年头了。”黝黑的刀柄满是岁月的痕迹,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把握,而这刀下也不知曾经诞生过多少名扇。
20多年前遇到师父,北派扇艺传人洪钧陶,是郑高生命里的一段奇遇。而那时,曾在明清和民国时代兴盛的传统制扇技艺已经到了失传的边缘。
“折扇和其他文玩不同,历经时代变迁,从日常用品慢慢被赋予了各种文化内涵,最终成为文人雅士随身携带的钟爱之物。”折扇的制作工艺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派制扇以京、津、晋三地为代表,大气典雅;南派主要集中在苏州等地,精致隽秀。
可是,一场文化浩劫,却让折扇几乎绝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连苏州的扇子厂都关了,工人改行,老师傅流落民间,北派扇艺更是销声匿迹,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说过。幸好,我遇到了师父,把北派扇艺从此捡了回来。”
那是1985年,郑高把这一年称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2
摆摊巧遇北派扇艺传人
1985年的郑高,还是一名从山西临汾到北京来打工的年轻木匠,靠着手艺找点零活儿。一天,他在官园地摊上看见有人在卖折扇,不觉驻足观看,这一眼从此开始了和折扇一辈子的缘分。
“我的家乡临汾产蒲草,做蒲扇买卖是一些人家的传统手艺,用折扇的人并不多,那似乎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读中学时,一次老师在讲台上手拿一把折扇,乌木扇骨,扇面上画着个古代人物,非常好看。”似乎一下子唤醒了童年的记忆,郑高对地摊上一把紫檀折扇爱不释手,竟然鬼使神差地花80元买下来,而当时,北京人的工资不过一个月几十元。
不顾妻子的埋怨,郑高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买了紫檀木料,凭着精湛的木工手艺,从没触过折扇制作的郑高仿照那把折扇,无师自通地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把扇子,拿到官园地摊去卖,竟然卖了300元。
初次的成功让郑高欣喜若狂,他把挣的钱全部买来了料,开始制作折扇摆摊卖。“我的地摊摆在琉璃厂,那里经常会有书画名家和收藏家来逛。有一天,有一位老人走到我的扇子摊前,拿起扇子端详半天,说他收藏扇子,有兴趣可以聊聊,还留下了联系方式。”
后来,郑高如约到老人家拜访,进了他家的门,不由地惊呆了。老人爱扇如痴,一生藏扇、制扇,藏品数千件,家里还存着几十公斤的材料。原来,这位老人是北派扇艺的传人洪钧陶,由于年迈,老人现在已经做不动扇子了,眼看着技艺无法传承内心正在焦虑,却在琉璃厂看见了多年未见的折扇,兴奋不已。
从此,郑高每周都去老人家里求教,老人拿出多年积攒的名贵材料一一为他讲解,郑高才知道一柄折扇包容万千,光是材质就有这么多学问。“精品扇首先是选料,从古至今,在用材上都特别讲究,它包括了所有的名贵竹木,如湘妃竹、梅鹿竹、佛肚竹、柳丝竹、毛竹等;在木质上有红木、紫檀木、金丝南木、乌木等。湘妃竹因竹上斑点俨如泪痕,又称泪竹;梅鹿竹的斑纹酷似梅花鹿的斑纹,民间又称‘眉禄’取‘眉寿福禄’之意,这两种竹都是做扇子的绝佳材料。”
有了洪师傅的指点,郑高制扇技艺不断进步。看到郑高老实勤奋,洪钧陶决定正式收他为徒,北派扇艺终于传了下来。
2008年师父仙逝,郑高对师父的怀念之情至今不减,他轻轻抚摸着几样师父亲手传给他的北派制扇特有的工具,一把弯刀,一把锯,还有一只平竹子用的镑。“这把刀师父用了20年,我用了20多年,以后我还会传给我的徒弟,和工具一起传下去的,还有每一道手艺。做扇子,不能一点偷懒取巧,要不然对不起师父,对不起北派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