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地方志里也会出现油纸伞的记载,比如江西甲路纸伞在康熙甲戌年(1694年)就被列入《婺源县志》货属篇,见证甲路纸伞甲天下的美誉。1952年出版的《广西土特产销况》一书中,记载广西罗锦油纸伞是桂北名产之一。这些记录,证明了手工艺在历史上的发达情况。
一个如此日常而重要的物品却没有专著问世,零碎的文字记录只有在实地调研中才渐渐丰满。“無用”手工艺调研组分别前往云南、湖南、台湾等不同地区,实地记录各地油纸伞的工艺,才发现从选材、备料、制伞架、裱伞、绘伞、上油到最后结顶,“众骨攒来一柄收”,一把油纸伞粗略讲有26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再细分,则最终需要上百道工序才能制成。对于手艺人来说,最后的制作并不困难,最为耗时和复杂的是准备工作,因为所有的原料全部来自大自然。
这全部来自天然和手工制作的作品,再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每一把都具有温度和个性。可以看到不少来自云南的伞,伞身深咖或者泥土黄色,没有手绘或印制花纹。云南荥阳被称为油纸伞之乡,云南也是调研的重点省份。油纸伞原材料都来自当地或者缅甸,它们的大红伞需要挖掘当地红土给伞上色,最后涂抹用于防水的坝子油,原料坝子需要在秋天太阳照射前采摘。
西双版纳的傣族油纸伞则在伞边沿有一圈黑色、褐色或者红色的线条纹,是用手边的竹子抹锅底灰或漆刷出来的,伞头包纸勾线,古朴庄重,在展厅的一片伞中也非常好辨认。手工艺调研组到了当地,发现做伞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家,一是做伞是个细致、耗时、劳动强度却不高的活儿,二是油纸伞在当地仍然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节庆、人生礼仪、宗教习俗、丧葬祭祀活动的主要道具,偶尔用于礼佛。
其他地区的伞也各有特色,江西的伞清丽灵巧,上绘有淡彩水墨花卉;四川油纸伞喜庆花哨,通常在大红底色上有百鸟朝凤等传统图案;台湾油纸伞装饰性强;福建油纸伞格外古朴,此外还有两广、湖南等地油纸伞……纵观起来,油纸伞工艺都产生于竹子材料丰富的南方城市。
透过一把油纸伞,看见苦乐相杂的乡间生活,看见无法被取代的手工艺,看见这份奢侈的“清贫”背后,有一个广阔世界。
图片提供/無用生活空间
展览:撑起头上一片天——传统手作油纸伞展
时间:2016年4月24日至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