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2月9日,蒋介石在日月潭涵碧楼,观看《袁世凯》电影,评语为“不甚精彩也”。此片也是由香港电影公司出品,1957年3月28日才上映。 蒋却在一年多前便已看过。影片剧情如下:袁世凯偕金夫人隐居河南,伺机东山再起。武昌革命军起义,朝廷召袁世凯平乱。袁重掌军权,迫使清帝退位,要挟国会 议员选举他为大总统,后来又运作称帝,接受日本“二十一条”要求。云南护国军起义,声讨袁世凯。袁气病身亡,帝梦成空。
蒋介石亲历这一段历史,更是一名反袁健将。他可能寄望影片能有些许启示,但平淡无奇的剧情,显然激不起他的兴致。
杜立德轰炸东京
1942年4月18日,美军杜立德中校率领80位飞行员,驾驶16架B-25双引擎轰炸机,自航空母舰“大黄蜂”号起飞,秘密飞往日本,分别轰炸东京、 横滨、大阪、名古屋、神户等城市。美国发动这次突袭,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击珍珠港四个多月之后。日方在无战备预警下受到美军机群空袭,震撼不 已,旋抽调太平洋前线战机回防本土,连带影响同年6月在中途岛战役的败绩。短暂的突袭,效应甚大,扭转美、日在太平洋战争的态势。
杜立德率队突袭日本东京成功消息,当晚由中国传到美国。第二天,美国各大报用头版大幅报道,赞扬杜立德漂亮行动。杜立德行动任务中,飞机领航员泰德?劳 森(Ted W. Lawson)跳伞后,落在中国浙江省临海县境,身受重伤,被中国人民营救,送往恩泽医院,做截肢手术,保住性命。劳森回国后,次年(1943)年1月, 与报人作家Bob Considine决定合写一部名为《东京上空三十秒》(Thirty Seconds Over Tokyo)的回忆录,同年完稿出版。劳森的回忆录在美国出版后第二年,即1943年,在重庆就有译本《我轰炸东京》,由徐迟、钱能欣合译,时代生活出版 社出版。劳森并透过友人引介,与米高梅公司制作人Sam Zimbalist接洽,将回忆小说拍成电影。《东京上空三十秒》影片,1944年在美国上映,造成轰动。同年在重庆上映,片名为《轰炸东京》,次年又重 映。蒋介石当年似未观看。直至1951年8月14日傍晚,他在散步、入浴后,“观影剧(杜立德轰炸东京),甚有所感”。这部电影勾起他九年前的一段往事。
当年,B-25轰炸机完成任务后回航,按原定计划,应飞往1100里外的中国浙东衢州机场降落。美国舰队在驶距日本约700里处,击沉一艘日本巡洋舰, 恐日本有所戒备,杜立德等人不顾回程油料或将不足,提早两小时发动空袭。衢州机场收到美方经重庆辗转通知美机提早到达的消息时,杜立德等机队已在恶劣气候 中,盲目飞行,迫降中国东南沿海各地。美军飞行员分别在浙闽、浙皖边境上空跳伞,或死亡,或失踪,或迷航。最不幸者,是降落日军占领区而被俘获的。蒋介石 获报,记下:“倭国各地被美空军轰炸,警报未解除者达七小时之久,料彼所受精神之损失必大也。”
杜立德行动令日本痛恨不已,日军随后发动浙赣会战,以摧毁衢州机场为目标,展开报复。5月15日,日军发动猛烈攻势,并使用细菌武器,实施抢光、烧光、 杀光政策,蹂躏中国广大区域。凡稍涉及帮助杜立德轰炸机队者,皆遭报复。所有美国轰炸机队员到过的乡间民房,均被烧毁。中国人民惨遭杀戮。蒋介石初期极为 关切战局,屡电顾祝同司令长官,指导机宜。至6月3日,衡量敌我情势后,蒋决定放弃衢州决战的计划,“以敌军抽集在华各战区最大限度之兵力,与其空军之掩 护,进攻衢州大机场所在地,志在必得。若我与之决战,不仅无甚意义,而且徒耗兵力,不易补充也。不如改弃决战,使之扑空,不能达成其击破我主力之目的,而 且保全我实力,犹可屏障赣湘也。”8日,国军撤出衢州。但中国军民死亡约25万人,可说为杜立德空袭行动付出惨重代价。事隔多年,蒋介石重观电影,无怪乎 仍“甚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