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护卫处特工的生活围绕着一个八周的日程表转,就像工厂的工人一样,常规工作基本上是轮班。负责保护总统的特工要上两周的白班,两周的零点班,接下来再上两周的晚班。在结束六周的轮班之后特工要进入两周的训练阶段,结束后又开始轮班。两周的倒班加上在不同的时区不断穿梭,可想而知,身体很难承受得了。
在朝鲜不归桥上的暗战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南北双方于1953年签署《朝鲜停战协定》。严格地讲,今天的朝鲜与韩国仍处于对峙状态。
1993年,克林顿总统访问韩国。尽管有某种潜在的风险,总统本人或是他的随行人员仍决定,克林顿总统应该在朝鲜与韩国之间的不归桥上留影纪念。
这座桥与把朝鲜、韩国分开的三八线垂直相交。1953年朝鲜释放的所有美国战俘,都是经过这座桥。自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以来,不归桥的南北桥头就分别由韩国、朝鲜控制。朝鲜在桥北边的一个高地上建了一座哨所,正好能俯瞰南边,桥上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桥南边附近有一个联合国的哨所,该地曾经一度成为两国军队发生军事冲突的地点。1976年的一天,挥舞着斧头的朝鲜士兵砍杀了两名美国陆军军官。
根据《停战协定》,这个区域严禁携带枪支入内。美军的主要军事力量都在一英里以外。即使有着这个协议,总统护卫处还是下令让反袭击小组特工到桥上护卫。我们带上手枪行动,因为只有我们才能监控到总统、桥梁和朝鲜的哨所。我用了“监控”一词,其含义只有自己心知肚明。
美国总统要在桥上稍事停留这一行为,已经事先告知了朝鲜方面。这不但是出于外交考虑,也是一种策略。要是朝鲜方面事先没有得知,突然看见克林顿总统及其陪同人员出现在桥上,他们或许会做出愤怒的反应。
在总统去参观不归桥的前一天晚上,韩国停火区博尼法斯营的指挥官,一名陆军上校,为此行的特勤局工作人员举办了一次晚宴。这名参加过越战和“沙漠风暴”的老兵,阐明了我们将要面临的处境。他说话简洁明了,是典型的军人作风。他说:“如果遭遇袭击,你们还能活下来,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你们的作用就是先缓冲一下对方的正规军,我们的突击小分队会马上在非军事区外集结待命,不过得十分钟后才能赶到那里。不管怎样,这可能是你们一生当中最长的十分钟……”我们欣赏他的直言不讳。
第二天,我和四名特工整装待发,坐上悍马车前往不归桥。刚刚驶出不远,就传来指挥所的特工、我在反袭击小组学校的同学乔急促的报告。当时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平时乔的声音非常平静,这次却平静得有点扭曲。他的语气告诉我,出问题了,而且不等乔开口,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鹰眼指挥所,”乔回答道:“据情报,配有AK47突击步枪的大批朝鲜士兵已经向北边桥头集结。”
我放下对讲机,简单回复道:“鹰眼指挥所,收到。”
我早就料到这种事,根本没打算让特工仅仅配带手枪就前往不归桥。在离开博尼法斯营前,我下令特工带上全套武器装备和弹药———手枪、M16自动步枪,以及一千多发子弹。我已准备为做此决定承担全部责任。我同时让每个特工给随身携带的步枪装上一发子弹,这也严重违反了特勤局有关长枪管理的规定。既然我们把不该带的M16自动步枪都带上了,那违反子弹不能上膛的规定就是小菜一碟。考虑到“敌”众我寡,而且我方火力在对方的火力之下,装一发子弹额外花费的一秒钟,就决定着我们或者总统能否从伏击中幸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