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型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 即是“美”。

——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罗丹1840年11月12日诞生于巴黎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警察局雇员,母亲是女仆。他没有条件上大学深造,学艺术是在免费的工匠学校,也到罗浮宫观摩自学。从小便从事首饰、珠宝和木匠等手艺劳动,成了他日后从事雕塑艺术创作的预备期。24岁才开始正式从事艺术事业,为动物雕塑家巴里(Barye)和著名雕塑家卡里耶-贝勒斯(Ernest Carrier-Belleuse)当助手。期间,创作了第一件名作“伤鼻的人”,但没有被沙龙看中。70年代初,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起义期间逃离法国,师从贝勒斯赴比利时,在那里,与比利时艺术家合作,从事布鲁塞尔交易所的建筑雕塑设计等工作。1875年,罗丹旅游意大利,在那里,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多那太罗、吉贝尔蒂和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动作和肌肉表现的处理深深感染了他,使他激动不已。

  对罗丹来说,艺术的美存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为此,他常常巧妙地背离人体解剖学。它的雕刻作品,无论是青铜雕还是大理石雕,一般采用两种风格:一种是刻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旷表面造型的颇有个性的风格;另一种,其特征是抛光的表面和精细的外型。罗丹的思想与作品是极其一致的,充满了忧郁、苦闷、伤感,及对命运的挣扎。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这正是能够启发观众、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1858至1875年间,罗丹创作了包括“伤鼻的人”在内的一些出色的雕刻作品。但是,他得到认可是在1877年,他依据真实人物塑造的名为“青铜时代”的男子裸体雕塑被沙龙所拒绝,被认为是罗丹用活生生的模特石膏制模而翻铸的,但雕刻家布歇等十分赏识,联名上书,最后才获准展出,获得赞扬。1880年,他的强调表现人类美德为主题的裸体塑像“施洗约翰”展出,进一步提高了罗丹的声望。法国国家收购罗丹的作品,并颁发奖章。

  自此罗丹建立了个人工作室,并接受政府定件,题材自定。他便选择了取材但丁“神曲”的“地狱之门”这一与建筑紧密相连的巨大艺术工程,耗去了他后半生的整整37年,至逝世也未完成。结合“地狱之门”完成的“吻”、“思想者”、“亚当”、“夏娃”等获得普遍的赞扬。1886年完成历史纪念雕像“加莱义民”。其后,完成“巴尔扎克”、“雨果”等一系列名作家、艺术家的塑像。1916年,法国政府为答谢罗丹把全部作品捐献国家,特建立罗丹博物馆。1917年11月17日罗丹在巴黎附近的缪当去世。 著作有《罗丹艺术论》。

 
 
 
永远的毕加索
*浪漫气息的作品——安格尔油画
雷诺阿油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