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只有安阳出甲骨?郑州地下或许埋藏更早的甲骨文(1)

2016-06-17 16:40:06  大河网    参与评论()人

甲骨学走过百年不再神秘 常用字破解后通读没问题

甲骨文诉说3000年前故事

这片甲骨上面的文字由两道竖线分割为三部分,中间部分的记载很有意思:

癸未这天,照例卜问下一旬是否有灾祸,商王武丁认为兆象不佳。下一旬首日,甲午这天,商王外出追逐捕猎犀牛,小臣叶为商王驾车,车轴突然断裂,连人带马翻了车,出了“车祸”。受访者供图

□记者游晓鹏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月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习总书记特意点到了甲骨文,他说,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

虽然冷门但作为至少3000年历史的占卜记事文字,甲骨文记录着早期中国文明的流转变迁,对文化传承意义重大。目前,河南已经形成了包括河南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在内的甲骨学研究阵地,诸多学人对甲骨文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的系统研究。学者们并没有满足于案头研究,一直致力于让公众亲身感受古文字的魅力。2001年,王蕴智先生致信时任河南省长李克强,建议给汉字安一个家,而后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落成。

目前,甲骨文的研究现状究竟如何,还有哪些谜团待解?大河报记者日前走访了多位省内知名甲骨文学者,以期还原这门“绝学”的真实现状。

甲骨文仍是“天书”?常用字被破解后通读“天书”没问题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已逾110年,不过在一些人的印象中,甲骨文仍是难懂的“天书”。

“甲骨文从字义上来说‘死角’已经很少。110年了,如果甲骨文还是天书,那我们的学者也未免太笨了些。”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研究中心教授、古汉字研究所所长王蕴智先生笑着告诉大河报记者。

目前,所有公开出版的甲骨文著录除去重片共计收录了7.6万多甲骨文片,这是今天学者进行研究的材料基础。比较公认的数字是,甲骨文中共有4000-5000个单字,已经释读出的字有1500-2000个。

释读这种说法可能会给公众误解,没有释读出来的字并不意味着今人不知其义。

从事甲骨文研究已30年的王蕴智先生说,统计的数字与上述略有差别,他认为甲骨文中的独立单字为4100个,其中约1200个字已被“释读”,仍与今天的汉字有对应,也就是“活”到了今天;剩下约3000个字已经“死掉”,不易再与今天的字相对应,不过,它们的结体特征和记辞文例在书面语上都是可以通读的,有些冷僻难字多用来代表某个国名、族名、地名、人名、动物名、植物名、祭祀名等。

为何学者们提供的甲骨文单字数量并不相同?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副社长齐航福告诉记者,不同的学者对于有些字究竟属于一个字的异体关系还是属于两个字看法不一,所以统计出来的结果会有差异。

不过,这些分歧与研究成果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甲骨文世界早已不再神秘,在考释清楚当时最常用的一两千个单字的基础上,学者已经可以通读甲骨卜辞,每段文字的内容基本都可以知悉。”安阳师范学院教授、安阳甲骨学会副会长郭旭东告诉记者。

而学者们对甲骨文这种商代文字系统的内在规律也有了更深认识,比如语法构成,可以准确理解其义。语言学的研究有助于史学研究的推动,直接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代史研究的重大突破。“过去我们对商代的了解基本限于《史记殷本纪》、《尚书》等古籍的只言片语,甲骨文的通读让我们能够直接了解商代的王室、治理机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和科技,并与史记相印证。一个集大成的成果,就是十一卷本《商代史》的编纂,如果没有甲骨文的材料支撑,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郭旭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