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贾英华:追忆恩师郑诵先(2)

2016-07-31 18:35:02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初次到诵老家学书法,见其书案上摆放着一个大端砚,以为要我为其研墨。哪知他竟自拿出一瓶墨膏放入端砚,兑上水,只用墨块轻轻研了研,便开始铺纸写字。他随手拿起墨膏对我说,如今有这个方便多了,就是成色差些。

在我眼里,诵老一向不苟言笑。这使我感觉老人不怒自威,内心多少有些惧怕。可越如此,越偏偏容易出错。一天下午,诵老对我说,上海的朋友前来求字,他让我帮着铺好宣纸,又嘱我在一旁相机挪纸。谁知,我由于心绪紧张,挪纸过快,而使宣纸沾染了墨迹,老人生了气:这一张纸废啦。当换上一张宣纸后,我怕打扰老人,便站在他对面准备挪纸。

哪想,他刚一动笔,察觉我无法看到他运笔之势,便温和地对我说,站到我旁边来,你在对面看不清楚。此事后,他严肃叮咛我,干什么事都一定要心静,要认真,这样才行。如今想来,老人这番教诲,对我的启发不止限于书法。

外人不知,诵老虽早年出版过诸如《怎样学习书法》等书法著述,晚年还一直有意编纂一部篆字典籍。一次,我到他家时,他正默默观赏一幅篆字书法,随之感慨地对我说,近来不少朋友向我询问篆字方面问题,多年以来我总想编一本便于查找篆字的书,可这些年心里头不静,始终没能坐下来。谁想,这竟成了诵老的终生憾事。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国家将中央文史馆馆员和一些著名书画家送至广西等地休养避震。不料老人水土不服,再迁南国之后,竟不幸病逝于杭州。

世事似乎皆有缘分。仅隔四五年后,当国家重新召开溥仪追悼会,议论溥仪骨灰盒上的墓志由谁捉刀代笔时,溥杰断然不肯应允,当着溥仪遗孀李淑贤的面对我说:“英华,你不是向郑先生学过书法吗?他当过多年少帅的秘书,我可是张学良的把兄弟呵。这不假吧?你别推了,就这样吧……”

向诵老学习书法的短暂经历,居然成为溥杰力主我为溥仪捉刀题写墓志的理由,我的恩师郑诵先与我的忘年挚友溥杰竟也是多年故交。往事历历如昨,至今犹惭未能下苦功夫研习书法,愧对九泉之下的诵老。忆及当年旧事,犹思恩师教诲。追记点滴,兹以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