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国家画院杨晓阳专题个展“绘”述丝路故事30年

2016-10-29 23:00:45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 应妮)“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 杨晓阳美术作品展”开幕式29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30年来首次举办个展。

作为杨晓阳坚持“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多年来的专题展,该展分为4个单元,展出了丝绸之路题材的作品350件,包括速写/写生260件、主题创作20件、重彩画30件、水墨画40件,作品多角度阐释了丝绸之路的文化意涵,展现了他严肃认真的探索精神,坚实全面的绘画功力。

值得一提的是,美术馆中央圆厅展出的31米水墨长卷《社火》,是他2016年的新作,描绘的是甘肃传统社火的盛况。这幅作品问世前,构思勾勒的黑白稿、草图、线描稿一共有11稿,且每一幅都比较完整,此次展览上,也有部分手稿展出。

杨晓阳自述从1985年开始,其与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30多年的探索中,我逐渐意识到,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的文脉中核心的哲学问题就是‘阴阳’,‘阴阳’即是黑白,我自己在经历了30多年后逐渐从重彩转换到水墨,使我的境界得到了提升。一位理论家评价我的创作契合了‘起承转合’的规律——从写生、深入生活‘起’,‘承’的是主题绘画创作,‘转’的是重彩画,最后‘合’的是天人合一的水墨画。”

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学会会长龙瑞认为杨晓阳是“民族文化的捍卫者”。“我们的民族文化值得深入的研究、体悟、践行,杨晓阳的画展就是对这方面的梳理、检阅。”

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在致辞中说:“从写实到写意,变的是创作的技法和风格,显示在艺术上逐步创新的艺术追求,不变的是画家对于中华优秀文化和陕西大地文化气韵的探究,对多姿多彩的生活的反映。”

美术理论家薛永年评价杨晓阳的艺术继承了两种传统。“一种是近代传统,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写生/速写’功夫,特别是素描教育练就的造型基本功,外出写生速写对鲜活生活的把握及对历史文脉的感悟;另一种古代传统是‘写意’传统,是周秦汉唐以来体现中国文化精神、思维方法和语言方式的传统。”

开幕式后,针对杨晓阳的艺术创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刘曦林、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等美术理论家和美术家展开了研讨。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6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