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汀11月4日电 题:客家山村的红色传承
作者 张金川
时值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文化热潮在长征出发地之一的福建长汀县方兴未艾。纪念塘背农民武装暴动胜利87周年活动,4日在毗邻“红军长征第一村”的长汀县南山镇塘背村登场,就是一个缩影。
塘背村,是中国著名革命根据地、“客家祖地”闽西的一个普通客家古村落。但在这里,以民间自发的形式,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一场农民革命武装暴动当作一个节日来纪念,恐怕在中国的乡村也不多见。塘背村一年一度的“十月初四暴动节”,或许是中国唯一纪念红色暴动的民俗节日。
当天,塘背村、杨谢村和官坊农场的当地民众,还有塘背小学的师生,约200人,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村中出发,敲锣打鼓,挥舞彩旗,来到村口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一起祭奠先烈,敬献花圈。
“还记得,小时候,十月初四比传统春节还热闹,一件新衣服、一条大块肉、一坛好米酒都要留待十月初四与亲朋好友共庆武装暴动的胜利,家家户户宾客盈门。”塘背村党支部书记罗友忠说,为庆祝农民武装暴动的胜利,塘背人将每年的今天(农历十月初四)定为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红色节日——十月初四暴动节。
据史料记载,1929年3月和5月,红四军两次入闽,点燃了闽西革命的熊熊烈火。11月4日(农历十月初四),张赤男、罗铭等领导塘背农民700余人举行武装暴动。
暴动前,塘背农民在土豪劣绅的压迫下,当牛做马、饥寒交迫,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暴动胜利后,没收的土豪劣绅的粮食被分给农民,地主豪绅霸占的土地被分给农民,村中还成立赤卫队、农会(后改组为乡苏维埃政府)及土地委员会。
从此,为保卫暴动胜利成果和红色政权,1930-1932年间,塘背广大农民就在这块不足十方公里的小山村先后与周边白匪武装作战109次,房屋被烧家园被毁又再建,被誉为“红皮红心红骨头,石灰都粉不白”的红色乡村。
1932年到1934年间,塘背赤卫队员分批编入红军系列,参加历次反“围剿”战斗,幸存者参加长征。当年13岁的儿童团团长罗洪标就是在暴动胜利后的第二年参加红军,后来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