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走近东干人:东干学已成为一门研究学科(图)(1)

2016-11-07 13:00:37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7日电(记者 李德华)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众多民族中,有一个称为“东干”的民族,大多数是距今明两年130多年前由中国移居至中亚的回族人的后裔,少量为之后陆续移民至中亚的回族人及其后人。近20多年来,国内有关东干人的报道渐多,本文所介绍的东干学,也早已成为一门研究学科。

回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族群,在海外分布亦广,特别是东干这一群体,必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早在沙俄时期,俄罗斯人、英国人、法国人就开始注意对东干人的研究”。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作为中亚的一个外貌特征和文化特征明显的民族,东干族必然引起当地人的关注。早在苏联时期,已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科——东干学。

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的楚河(秋义)大街265号的一座旧式的二层楼房里,几间较为拥挤的办公室,就是东干学研究中著名的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学院东干学汉学(中国学)研究所。这就是东干历史文化的研究、发展之所。

在上世纪50年代,在苏联科学院吉尔吉斯坦分院工作的穆哈买德·雅斯佐维奇·苏尚洛就在此建立了东干文化研究小组,进而开创了东干的历史和文化研究,创立并担任分院东干分部主任至1998年逝世。他是吉国科学院院士、历史学博士,中亚少数民族专家,公认的东干学研究的领军人物。至今,在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仍有东干学分部。其代表性人物是苏尚洛的接班人穆哈买德·胡塞佐维奇·依玛佐夫,其为吉国科学院院士,为东干族语言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2005年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学院出版了《东干学百科全书》(俄文),标志着东干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今年9月,笔者专门前往比什凯克市西郊30公里的、吉国最大的东干人聚居区哨葫芦乡,拜访了退休在家的穆哈买德·胡塞佐维奇·依玛佐夫。虽然其年届七十,但他仍孜孜不倦。如今,他的女儿伊斯玛耶娃·拉合玛已在此工作20多年了,还是《回民报》专栏作家。在她看来,这份工作就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根据她提供的资料,还有十多位吉国科学院东干学和汉学(中国学)研究所的优秀研究人员:杨善新·玉苏普·杨哈耶维奇、尤苏罗夫·哈桑·尤苏洛维奇、申洛·罗德扎·塔伊罗夫娜、尤苏波夫·伊利亚斯·伊斯玛仪洛维奇、马杰尤耶夫·尼扎木、马克耶娃·法吉玛·胡赛诺娜、哈桑诺夫·马赫穆德·阿赫梅多维奇、钟·阿里·阿利耶维奇、石塞尔·伊斯哈尔·苏瓦左维奇、哈哈扎·杜拉尔·穆哈梅耶维奇、哈瓦扎·法吉玛·努罗夫娜等。

同时,另外还有几位东干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据中央民族大字教授胡振华介绍,有哈萨克斯坦科学院院士、阿拉木图师范学院教授依里雅斯·尤素波夫,哈国科学院院士丛娃子·优苏波夫,当年全苏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研究员阿·卡里莫夫,吉尔吉斯斯坦大学教授胡赛音·布呷佐夫等。

受此影响,有一批中国学者也加入了东干学的研究,而且还形成了中国东干学研究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东干研究所。该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由国内东干研究第一人、也是国内公认的东干研究的领头人胡振华教授担任所长。尽管该所是一个没有专门编制,没有独立办公场所,也没有专项经费的共同体,但在国内外东干学届无人不晓。目前,陕西师范大学、宁夏北方民族大学等,也内设了相关研究机构和人员。这不仅开展了诸多学术活动,加强了中国与中亚东干学的交流与合作,还培养了一批东干研究的博士生、硕士生,并有不断的研究成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