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云南临沧南美乡:“直过”民族拉祜族的生活变迁

2016-11-19 11:35:49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临沧11月19日电 (李晓琳)吃完午饭,罗有先与邻居一起开始编制拉祜族的传统手工、缝制民族服饰,一穿一引快速且熟练。“一套可以卖3到4千元,如果是要缝制纯银的,价格更高。”罗有先是云南省临沧市南美拉祜族乡的一名普通拉祜族村民,虽然普通话并不标准,但他依然努力在与记者沟通。

南美拉祜族乡地处怒江和澜沧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上,全乡辖四个村委会,2015年年末有人口4671人,其中以拉祜族为主,目前占全乡人口的78%。南美乡是云南为数不多的高寒贫困、拉祜族群众聚集区和民族“直过区”之一,“直过民族”即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现代社会的民族。17日,记者随“海外华文媒体行”的脚步抵达了这里。

从临沧机场到南美乡有近2个小时车程,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亲历“山路十八弯”后苦不堪言。前来介绍情况的南美乡乡长张文勇打趣道,临沧的车牌以“云S”开头,十分形象的比喻了临沧曲折的公路。

但事实上,这已经是三条进入南美村的道路中最为顺畅的一条。

“路”,是南美村实现发展的根基,“要致富,先修路。”中国近30年快速发展得出的成功经验之一在南美村同样得到了印证。张文勇告诉记者,曾经拉祜族过的是刀耕火种的生活,粮食以玉米、荞麦为主,整体环境封闭,不愿与外界有太多交流。

随着1993年第一条通往乡政府的毛路修通,1995年修往各个行政村的道路通车,南美乡封闭的局面才得以改善。最直接的改变体现在村民的思想转变和经济收入上:“拉祜族同胞见到生人逐渐不再躲避,开始接受外界先进的思想观念,乡里引进了茶叶、核桃、烤烟、豌豆种植技术,村民经济收入得到增加。”张文勇说。

2013年,南美启动了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90%以上的道路实现了硬化,节约了运输和人力成本,乡里的烤烟和豌豆实现了订单种植。

道路的畅通,不仅让南美乡的农作物走出去,也让外面的人走进来。

目前,全乡需要重建的1100多户人家住进了拉祜特色抗震安居房里,从前的古村落被保护起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少数民族文化,南美的旅游发展初见成效。

图为南美乡村民在制作拉祜族传统服饰。张涵 摄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有3万多游客来到这里。”在张文勇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南美乡刚建好的民宿内,木质地板、抽水马桶、会客厅、主卧室……“豪华”的配置有种走进“总统套房”的错觉。

与罗有先一样,村里的多数村民在农闲时节搞起了“副业”,制作传统手工服饰、编制手工艺品、还有一些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甚至回来开起了酒吧。“去年的人均年收入在4870元(人民币)。”张文勇说,实行整乡推进后,村民的收入翻了一倍有余。

南美乡的“蜕变”,正是临沧市乃至整个云南省的脱贫缩影。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将作为今后5年全省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确保“直过民族”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如果说,道路畅通曾给南美乡带来“蜕变”,那么,如今的南美面临着能否“乘风飞翔”的历史机遇。临沧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庆翔曾在会上向记者介绍,目前,随着“一带一路”、辐射中心建设等战略的深入实施,临沧多次被纳入国家沿边开放战略。大理至临沧铁路、玉溪至临沧高速公路、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也加快推进。

“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将会为南美乡留一个入口,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机会。”张文勇兴奋地描述着今后的场景,或许,南美乡的产品可以沿高速路拉往海外,有更多海外游客走进南美乡……

我们看到了南美拉祜族乡的勃勃“野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