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歌剧《伊戈尔王》为上海国际艺术节闭幕
《伊戈尔王》剧照
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闭幕演出《伊戈尔王》,是俄罗斯民族乐派歌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成员鲍罗丁最赋有强烈个性的作品。
11月15日晚,为期35天的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将在上海大剧院落幕。莫斯科新歌剧院将以一台“俄罗斯国民歌剧”《伊戈尔王》,闭幕艺术节。
尽情展现俄罗斯民族
民间音乐色彩
俄罗斯古代文学史诗《伊戈尔王出征记》出自一位匿名作者之手,主要叙述了12世纪俄罗斯建国时代,诺夫哥罗德大公伊戈尔同南方游牧民族波罗维茨人争战,为拯救被强敌蹂躏的祖国,伊戈尔失利被俘,最终脱险归来。
原作大部分内容都是作者的漫谈,充满了对俄罗斯历史、当下、未来的爱国主义式沉思,对俄罗斯民族勇气与荣誉的赞美。
1869年,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建议作曲家鲍罗丁根据《伊戈尔王出征记》创作一部歌剧,鲍罗丁认同这个想法,开始了创作。
为还原《伊戈尔大军之歌》中的历史事件,鲍罗丁深入研究旧俄历史,花费大量时间了解普季夫利地区的周边,熟读学术著作、编年史和波罗维茨民间故事,最终与斯塔索夫携手完成了剧本。
在保留主要人物的基础上,鲍罗丁加入了额外的历史细节,丰富了人物形象,甚至将人物设定完全改头换面,整个故事更饱满了。
同时,剧本弱化了伊戈尔的雄心抱负,转而刻画他的刚毅,以及被俘后为民族命运感受到的切肤之痛;王后雅罗斯拉芙娜的形象更复杂,她对伊戈尔忠贞不移,时刻准备着担起独自执政的重任,集俄罗斯女性的优秀品质于一身;伊戈尔之子弗拉基米尔在原作中只有匆匆一瞥,在鲍罗丁的剧本里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与波罗维茨公主的爱情也被注入更多笔墨。
鲍罗丁还采纳斯塔索夫的建议,引入了一个新角色加利茨基大公——伊戈尔的对立面,他是寻欢作乐、荒淫无度的化身。剧中的新人物,还包括叛徒斯库拉、艾罗西卡。
鲍罗丁创作《伊戈尔王》长达18年,直到1887年去世,也没能真正完成。后来作品由他的作曲家好友接力完成:歌剧序曲是鲍罗丁生前大致设计好的,格拉祖诺夫根据记忆对序曲做了重新编排,剧作大部分内容则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构思。
1890年11月,四幕歌剧《伊戈尔王》在圣彼得堡的帝国歌剧院首演:序曲巧妙采用了歌剧中的众多主题,展示出两个敌对阵营和戏剧冲突;伊戈尔王和雅罗斯拉芙娜各有代表性的咏叹调;第二幕中的《波罗维茨人的舞蹈》,以优美的旋律、鲜艳的色调、奔放的风情,尽情展现了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
以最传统的历史方式搬演
莫斯科新歌剧院成立于1991年,在指挥家叶夫根尼·克洛博夫出任院长的十五年里,声名鹊起。新歌剧院主要上演俄罗斯和西方的经典歌剧、芭蕾、话剧,其中,20世纪以及21世纪的经典歌剧是节目单上的常客。
得益于近年俄罗斯文化的复兴,莫斯科新歌剧院开始重新审视俄罗斯传统歌剧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伊戈尔王》得以浮出水面。
2008年,莫斯科新歌剧院创排了《伊戈尔王》。新版《伊戈尔王》展现了更多对人性、痛苦与信仰的思考,并希望以此来启迪观看它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