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我不是潘金莲》引热议 编剧刘震云:做电影比出书难

2016-11-22 11:41:43      参与评论()人

中新社汉堡11月21日电 (记者 彭大伟)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近日因一起“口水仗”在中国国内引发热议。该片编剧、著名作家刘震云21日在德国汉堡一场活动中主动讲述了个中缘由,并感慨在中国做电影要比出书艰难,该片能最终上映“并不像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么容易。”

《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11月18日首映当天,导演冯小刚在新浪微博发表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公开信,称其在院线排片上遭到万达下属影院的不公对待,“该片在全国其他院线排片平均值为40%以上,在贵集团的排片率仅为10.9%”。

随后,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则在微博发表了针锋相对的回应,称降低排片系“对你片的不看好”。冯小刚则再度回应称“尊重市场规律,也是一种敬业”。

根据时光网数据,截至11月21日,该片在中国上映4日的票房已达到2.3亿元人民币,以291.7万人民币的日均票房领先《奇异博士》、《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等好莱坞大片。中国主流书影评分网站豆瓣网对其评分为7分。

刘震云21日晚在汉堡出席了由《时代》周刊基金会、孔子学院总部和汉堡市文化部主办的《我不是潘金莲》德文版读者见面会。

本月,另一部由刘震云小说改编的电影《一句顶一万句》同样在中国上映。因此业界亦将11月戏称为“刘震云月”。

当被问及该片何时有望在德国上映,曾与冯小刚多次合作的刘震云主动谈及了这场“风波”。

“这主要是制片方看德国的发行公司能给它多少钱。”刘震云进一步表示,在这个意义上,存在一种《我不是潘金莲》所描绘的日常生活中的荒谬之外的另一种荒谬,“当它是一个严肃文学作品,或者改编为电影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是一回事。但当它作为商品出卖的时候,商品之间需要看它的价钱,这就与之前不一样了。”

“最近在中国大陆,《我不是潘金莲》这部影片最大的一个新闻就是有一家院线不给这部片子排片,因为这家院线公司和拍摄电影的公司之间有矛盾。”刘震云认为,创作者和导演看重的是作品,但作品产生之后接着就是商品。

刘震云感慨,通过资本“钱的审查”比通过对电影本身的审查更困难。

小说《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李雪莲因一桩离婚官司和前夫一句“你是潘金莲”而辗转讨要说法长达二十年的故事。该书德文版译者为德国汉学家阿克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