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12月2日电 (记者 孙虹)“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12月2日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福建泉州开幕,吸引泰国、伊朗、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热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创新与发展。
“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沿线多民族、多国家文化交流和包容的有效方式。”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表示,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国际合作,发挥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
贾磊磊说,此次研讨会就“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在、未来展开对话,关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保护,开拓文化遗产的理论视野与创新途径,提出文化遗产与城市文化发展的新理念,促进文化遗产与当代文化艺术科学发展。
为期5天的此次研讨会,有考古、音乐、舞蹈、艺术、人类学等方面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开展主题演讲、分组研讨、专题工作坊以及“海丝”遗址调研等多项活动。
福建省文化厅副巡视员赵建宏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增加各领域专家乃至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遗产世代共享。
泰国清迈大学美术学系主任VITHIPHANICHPHANT从清迈在“海上丝绸之路”所处的地位展开研究,在此次论坛的分组讨论中分享其研究成果。他认为,清迈作为“海丝”的一个陆上通道和补给站,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交融,“如果我们更多地从现存的遗迹中探究其所涉及的文化内涵,便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值得我们珍惜的地方。”
在当天研讨会开幕式现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专题展览多角度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宗教传播和技术推广的盛况。与会嘉宾还观看了由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表演的南音新作《凤求凰》,这部作品使用当代技术手段,借鉴其他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重新演绎了传统的南音艺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