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赵明伟已经在美国念了半年研究生,写字台上摊开着的2016《餐桌物种日历》还有一个月就要翻到尽头。不过没关系,他已经在10月就早早地买好了果壳出品的2017《物种日历》。尽管那些中国的节气、农历在美国用不上,但赵明伟觉得无所谓。“看日期手机就能看,买这种日历,肯定是喜欢它的内容。比如去年说到茄子,它不介绍什么产地、历史,而是说它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然后能在烹饪时吸收油脂,所以做出来口感很好……总之,读起来很有食欲。”
从《故宫日历》开始,日历不再是挂在墙上、一年一扔的老黄历。喜欢传统文化的有《红楼梦日历》《唐诗之美日历》,喜欢文艺的有《单向历》《联邦走马文艺日历》,喜欢博物馆的有《故宫日历》《大都会博物馆艺术日历》,喜欢科普的有《物种日历》《果蔬志日历》,还有《宝丽来日历》《西洋镜日历》《笺谱日历》《月相历》……
今年的日历越来越薄,明年的日历你选好了吗?
你就说萌不萌?涨不涨姿势?文艺不文艺?
《故宫日历》从2010年起续上了1937年的余脉,至今已经出版到了第8本。这本用紫禁城“宫墙红”布包裹的厚厚小书,畅销几十万本,据说2010版已经在网上被炒到了2000元。由此开始,日历行销。
自从2014年《红楼梦日历》走红,“想买都买不到”,中华书局今年出版了《红楼梦日历》《古都之美日历》《唐诗之美日历》《汉字之美日历》等6个版本的日历,依然走传统文化路线。中华书局市场部主任李忠良介绍,“精细程度完全是按照一本书来做的,编辑从去年年底就开始报选题,内容是成体系的”。
李忠良说:“从80后到90后,传统文化其实越来越热,很多年轻人出国前还买我们的日历,往大了说叫文化自信,往小了说因为他的根在中国。”
果壳网的《物种日历》可以追溯到2015年,最初只是与第三方合作、面向小规模核心用户的产品,没想到一万本在一小时内被抢光;从2016年起,果壳网决定自己做日历,主题选在餐桌,2017年的主题是“萌”,动物、植物,怎么萌怎么来。
《物种日历》编辑老猫觉得,现在的日历更多承载了兴趣拓展和情感寄托的需求。不仅是52张印刷精美的纸制品,它背后印刷的二维码还链接着365篇科普文章。“这是一整年的科学传播服务,有一本传统日历远远无法容纳的内容。”
博集天卷今年第一次出版日历,名为《西洋镜》。日历中的老照片来源于其出版过的两部书,《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和《西洋镜》书系,讲述的是近代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和西方人在中国的见闻。日历责任编辑秦青说:“新的日历市场大概是被故宫日历慢慢打开的,之前日历已经离开我们视线很久了。其实出版社手上都有不错的内容资源,于是纷纷开始做日历。”
《故宫日历》一天能卖几万册;《物种日历》2016版销量超过10万册,2017版上市当晚就卖掉了4万册;《单向历》2016版销量为7万册,2017版截至目前销量为10万册;首次露面的《西洋镜》日历销量也有3万册……少则数万册,多则几十万册,日历已经俨然比大部分书都要畅销。
撕下来、收起来、送出去,日历的多种打开方式
过去日历的用法只有一个,“撕”,一天一页,日历变薄,时光流逝。《单向历》的易撕线设计,也依然是方便你撕的,就像单向空间COO张帆说的,纸质的《单向历》有一种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