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马家辉《龙头凤尾》细说生猛“香港往事”

2016-12-13 16:29:33      参与评论()人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电 题:马家辉《龙头凤尾》细说生猛“香港往事”

中新社记者 应妮

刚刚过去的两天,在重度雾霾的北京城,53岁的香港人马家辉首度以小说家身份,为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龙头凤尾》赶了五场通告,该书无删节简体版日前已在内地出版。

写专栏、做电台和电视台评论员,臧否港台社会现象,平均三月出一本专栏集,人称“贱嘴评论员”的他,缘何开始要写长篇?在读者见面会上,马家辉回忆,“施南生七八年前跟我说,身为作家我不完整。一开始我确实不服气,可后来想想,连本小说都没写过,怎能说自己是作家?”从那以后,马家辉见到朋友就说“我要写小说”,也不管别人信不信。口风已经放出去了,人尽皆知马家辉要写小说,“不写我就会很丢脸,某种程度上也是逼着自己写吧。”

就这样到50岁那年,他终于拿起笔,决定写一部香港黑帮题材的小说。“你问我为什么写黑帮题材?哈,我小时候生活的湾仔,三教九流、龙蛇混杂,前一分钟还在街边喝咖啡,后一分钟对面就有人跳楼。好吧,那就把血擦干净接着喝咯。”

《龙头凤尾》的故事背景是1936年到1943年的香港,正经历中日英战局,从小人物,如买毒品的“毒虫”、堂口的烂仔、舞女和车夫,再到杜月笙、戴笠、宋子文等大人物都悉数登场。与经典的《美国往事》同为黑帮题材,作者刻意加入粤语的方言描写,可谓是一部原汁原味的“香港往事”。

十多岁就在骆克道的舅舅裁缝店帮工的马家辉,天天从小铺子看出去,望见洋人、水兵或女人、男人,看见水兵和吧女一起进了纹身店。他说,“现在回到湾仔,还是儿时这些画面!”

“是鸠但啦!”在粤语意为“随便啦”,是小说中主人公的口头禅。这种国语和粤语混杂的写作方式确是马家辉刻意为之,“莫言、贾平凹、金宇澄他们都用方言写作,为什么我不可以?”书中的大量俚语予人“生猛”之感,再现了一个粗粝、血性、诡谲的香港“江湖”。

至于是不是写作开始得太晚,“我问过很多作家朋友,50岁后动笔写作有什么挑战?他们都回答我,最大问题是体力。”在他看来,写作时间的早晚,都是和自己对比。晚有晚的好处,可以用这么多年的人生经验,套入到小说人物当中。

自诩30年都蹲在书房的人,马家辉说到眼下最大心愿是2017年可以重新回到每天8点起床写作的生活,也希望《龙头凤尾》第三部能在2017年底问世,“我先写第三部再写第二部,第三部可能叫《獐头鼠目》也说不定”,闻言全场读者大笑。

在清华大学,他给年轻学子三个鼓励:一要有自信心,找到一个位置发挥你的用处;二要有点大志,不管你喜欢网络游戏还是救国救民;三要乐观,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切总是积极的。

这种积极心态也让马家辉的野心更大,“《龙头凤尾》只是三部曲的第一部,后面还有两部要写”。据悉,香港导演杜琪峰已有意将他的小说改编为电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