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北京西城启动近30年最大规模文物腾退 涉一批名人故居

2016-12-19 16:12:23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 曾鼐)北京核心区西城区,在“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逾100亿元启动文物腾退工作,涉及谭嗣同曾居住的浏阳会馆、京剧名伶谭鑫培故居等。这是近30年来,北京启动的最大规模的文物腾退工作。

这是记者从19日进行的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获悉的。作为北京核心区,西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北京的“文物大区”之一。据西城规划分局局长倪锋介绍,“十三五”时期,将继续开展文物“解危、解放、解读”工程,推进列为文物的名人故居、会馆腾退保护利用工作,实现一批重大历史建筑修缮亮相。

“十三五”投资超100亿 力争完成47处直管公房腾退

据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主任孙劲松介绍,经过对全区文物资源和保护状况摸底调查,西城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181处,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项目)182处。在3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中,45%的不可移动文物,即165处,作为“大杂院”用于居民居住,处于不合理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

孙劲松说,“十三五”时期,将重点对47处直管公房类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腾退保护。

据介绍,这47处文物腾退的总面积,将达到约5.38万平方米,区政府财政直接投入资金100亿元,用于腾退补偿安置等。直管公房是指由国家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直接经营管理的国有房产。

“这是近30年来北京最大规模的文物腾退。”孙劲松说,以往是依靠其他项目“被动腾退”,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于文物保护意识愈发强烈,现在是主题性、成规模、有计划地“主动腾退”。他说,此次文物腾退将实现从“单点保护”到成规模、集中整体保护。

他说,希望通过直管公房的文物腾退,带动一批社会单位、私人管理使用的项目进行腾退保护。“文物不是私产,是社会的财富”,孙劲松说。

2017年启动浏阳会馆等14处文物腾退

据孙劲松介绍,“十三五”期间直管公房文物腾退,主要集中在大栅栏、什刹海、阜景文化旅游街沿线、菜市口以南等区域,目前已经启动实施17处,明年将再启动14处腾退,涉及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其中包括一批名人故居、会馆等。如浏阳会馆,亦称谭嗣同故居,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重要代表人物谭嗣同居住在此;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谭鑫培的故居,他是谭派艺术创始人;宜兴会馆,该地为清末顺天府尹周家楣故居等。

他强调,在保护与利用问题上,将多种渠道征求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社会公众的意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民非组织和居民、志愿者参与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在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价值为导向的前提下,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愁的公共空间。

他说,还将强化文物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文物保护的责任意识,依法督促履行修缮、保护义务,决不允许损毁、改建、添建等改变文物原状行为。并健全文物违法行为的发现、告知、跟踪、查办工作机制,督促管理使用单位依法履行保护义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