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河南抢救发掘一处清代院落遗址 树干未完全腐烂

2016-12-30 16:34:37      参与评论()人

图为抢救性考古发掘的第一处建筑遗迹。 开封市文物局供图

中新网开封12月30日电(王秋兰)记者30日从河南省文物部门获悉,开封市对一处清代院落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房屋及周围出土了陶瓷器、磨盘、砚台、铁锅、铁剑、锡质水烟壶等生活用品及“乾隆通宝”等遗物,出土的若干棵树木的树干还未完全腐烂。

据了解,不久前,开封市文物部门在配合西区城市基本建设开展的文物勘探工作中,发现了一处古建筑遗址埋藏,并随即对该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工作现在已经接近尾声。

经抢救性发掘清理,建筑遗迹有2处,埋藏深2.5米至3米,上部直接为厚约2米的淤积沙层所覆盖。第一处建筑遗迹位于遗址东半部,为3间房屋基址,东西向排列分布,残存基址均由砖砌而成,房屋南侧发现有房顶草木结构。第二处建筑遗迹位于遗址西南部,为一处面阔3间的房屋基址,房屋残存有四周墙体,墙体下半部为砖砌,上半部为土坯夯筑。

据介绍,房屋及周围出土了陶瓷器、磨盘、砚台、铁锅、铁剑、锡质水烟壶等生活用品及“乾隆通宝”等遗物,房屋北侧出土树木若干棵,树干未完全腐烂。

从地层叠压情况来分析,该遗址为一处洪水灾难遗址,从出土遗物特征来分析,遗址年代应为清代晚期。结合文献记载,清代晚期对开封城破坏最为严重的洪水灾难为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该遗址应为当时洪水灾难破坏后形成。

开封市文物局表示,该遗址的发掘,真实反映了当时洪水灾难破坏的严重以及洪水过后惨淡的景象,这为研究开封清代城市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完)